九成受訪者認為社區醫院讓看病更方便

挂專家號、看中醫、做體檢……家門口的社區醫院給人們看病就醫帶來便利。隨著醫療資源的逐步下沉,越來越多人遇到小病小痛首先會去社區醫院。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頭疼、感冒等症狀時,86.7%的受訪者會優先去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診。90.3%的受訪者覺得社區醫院使看病就診更方便了。提升社區醫院的診療服務水平,63.4%的受訪者期待完善藥品供應,滿足患者需求,60.0%的受訪者期待增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
有頭疼感冒等症狀,86.7%受訪者會優先去社區醫院就診
福建泉州的00后楊馨儀認為社區醫院非常方便。“從我們家到社區醫院就兩分鐘路程,像頭疼感冒這一類小病,我基本會直接去社區醫院開藥,還能醫保報銷。”
調查顯示,有頭疼、感冒等症狀時,86.7%的受訪者會優先去家門口的社區醫院就診。
“不管是打針、輸液,還是針灸、刮痧,都能去社區醫院。”80后楊輝有段時間身體不太舒服,需要連續打針兩周,他就在大醫院開好藥后每天去社區醫院打針,非常方便。“社區醫院也不時有三甲醫院的專家坐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調查中,90.3%的受訪者認為社區醫院讓看病就診更方便了。
相比於綜合性大醫院,社區醫院在哪些方面更方便?調查中,72.7%的受訪者覺得社區醫院挂號方便,排隊人少,候診時間短﹔65.7%的受訪者認為地理位置便利,節省了時間和交通成本﹔52.0%的受訪者覺得報銷比例更高,醫療費用較低﹔40.0%的受訪者認為簽約式連續性服務,方便慢性病管理﹔25.5%的受訪者認為使醫患關系更緊密,服務更人性化。
“身體有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只要不是特別嚴重或有什麼並發症,社區醫院就可以看,還能跟醫生聊兩句,心裡更有譜。”楊馨儀說,社區醫院離家近、看病快、報銷方便,讓大家看病省心不少。
“我們家離社區醫院很近,走路10分鐘,開藥也能報銷,不是大病就不去大醫院排長隊了。”山東青島的中學教師劉少梅經常為有“三高”的七旬父親去社區醫院開藥。“現在大醫院挂號要提前預約,號源緊張,有時還得搶號,如果只是開藥就比較麻煩,但社區醫院挂號方便,我父親還在社區醫院花了300元左右做了全身體檢,挺實惠的。”
63.4%受訪者期待社區醫院完善藥品供應,滿足患者需求
“我家附近的社區醫院有些年頭了,硬件條件差一些,就醫環境不是很好,醫院要給人專業、干淨的印象,首先要提升硬件設施﹔其次要完善轉診制度,不光能轉診,還要快速轉診。”楊馨儀說,不同的社區醫院受眾有所不同,有的社區外來人口較多,他們在就醫時能否跟本地參保人員一樣方便,能否同樣享受相關資源等都需要考慮到。
大家希望從哪些方面提升社區醫院的診療服務水平?調查中,63.4%的受訪者希望完善藥品供應,滿足患者需求,60.0%的受訪者期待增強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55.2%的受訪者建議加強中醫服務,推廣預防保健,49.4%的受訪者期待提升醫生的專業診療水平,42.7%的受訪者認為要提高社區醫院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25.3%的受訪者希望改善就醫環境,提升患者體驗。
楊輝覺得,一些社區醫院存在藥品短缺的問題。“我的一些常用藥,目前社區醫院裡沒有配備,而且有些社區醫院的醫生在面對患者的一些深入咨詢時,不能給出有效的回答,希望進一步提升社區醫院醫生的專業水平。”
長沙醫學院中醫專業學生庄子昂期待社區醫院加強中醫服務。“相較於一些大的中醫院,基層的中醫館或社區醫院裡的中醫服務會更方便一些,針灸、拔罐等中醫診療服務通常需要一定的療程,離家近方便去就很重要。”
楊馨儀希望社區醫院開設線上預約服務,“這樣我們就能知道當天有哪些門診,以及出診時間”。
對此楊輝也認為很有必要,之前他帶孩子去社區醫院看眼科時就遇到了不便。“我們家附近的社區醫院一般晚上8點前都可以挂號,但有一天孩子幼兒園放學后我們過去卻被告知,由於眼科大夫是其他醫院過來坐診的,停診時間早,當天門診已經結束了,我們白跑了一趟。”
“有一次去給我爸爸拿藥,看見一位老人在填資料,沒人指導,費了很多時間。我就想我爸爸要是一個人也弄不明白。社區醫院老年人比較多,填表格、辦手續、支付之類的事,如果有人引導和幫助會好一些。”劉少梅發現,現在一些社區醫院提升了看病就診的便利性,也有一些陪診員,希望可以推而廣之。
受訪者中,00后佔11.3%,90后佔46.3%,80后佔33.2%,70后佔8.0%,60后佔1.2%。一線城市的佔38.4%,二線城市的佔39.7%,三四線城市的佔19.4%,鄉鎮的佔2.5%。
(記者王品芝,梁子祺對本文亦有貢獻,應受訪者要求,劉少梅為化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