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經濟總量預計可達140萬億元左右

本報北京7月9日電(記者邱海峰)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相當於廣東、江蘇、山東三省經濟總量總和,超過世界經濟排名第三國家的經濟總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發布會上介紹,5年前制定的規劃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經濟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等指標進展符合預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人均預期壽命、糧食、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進展超過預期﹔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順利推進。
“總的來看,這五年取得了新的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發展最穩定、最可靠、最積極的力量。”鄭柵潔說,中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在創新驅動方面,中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增量達到1.2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8%,接近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在民生福祉方面,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義務教育鞏固率和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都在95%以上。在治理效能方面,中國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來,民營經濟促進法頒布施行,制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全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縮減到29項,民營企業增加到5800多萬戶,比“十三五”末增長超過40%。
鄭柵潔表示,綠色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底色,這五年的成效集中體現在增綠、治污、用能、循環四個方面。“增綠”全球最多,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積貢獻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的四分之一。“治污”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87%左右,比“十三五”時期提高了3個百分點﹔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干流全線達到二類水質標准。“用能”更加清潔,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每用3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循環”快速發展,每年生產鋼材中,20%以上的原料來自廢鋼循環利用,節能降碳成效顯著。
“十四五”以來,中國的糧食、能源、產業、國防等安全基礎進一步夯實。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4.6億畝,目前累計已建成超過10億畝高標准農田,相當於糧食產量排名前兩位的黑龍江、河南兩省面積的總和﹔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基礎設施體系,發電裝機容量佔全球三分之一﹔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制造體系,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