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綠美雲南鋪展“點綠成金”畫卷

2025年07月09日07:58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綠孔雀 雲南日報記者 楊崢 攝

月亮谷 雲南日報記者 陳飛 攝

7月的彩雲之南,天藍、地綠、水清。滇池之濱,蜿蜒百裡的綠道一路花開,一路風景。被譽為“水質風向標”的海菜花重新在洱海連片盛開,洱海畔129公裡的生態廊道,串起蒼洱山湖的美景、大理的歷史文化、海西的田園風光。

肩負著守護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雲南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扛牢雲南擔當、作出雲南貢獻。

截至目前,全省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1.35萬平方公裡,劃建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333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5.25%、森林蓄積量達21.44億立方米,均位居全國前列。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點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愈發牢固。

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雲南建成全國唯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高等植物、脊椎動物和大型真菌種類均佔全國50%以上,生物種類及特有類型居全國之首,“動物王國”“植物王國”“世界花園”生態品牌聞名於世。

雲南配合生態環境部成功舉辦COP15,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以視頻方式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收獲了“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等重大成果。

立足獨特生態優勢和生物多樣性優勢,雲南積極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努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建設雲南示范樣板。近年來,雲南成功創建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40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放眼全省,“點綠成金”的故事不斷續寫——

華坪縣守好生態屏障,培育綠色產業,不斷探索礦業轉型、礦山轉綠、礦企轉行、礦工轉崗的“四轉”模式,形成以晚熟芒果為代表的生態產業,走上了從“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發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之路﹔

西疇縣大力弘揚新時代“西疇精神”,在實踐中探索出可復制可借鑒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統籌生態保護修復和“生態+”產業開發,發展林木、林果、林花、林藥、林禽、林菌、林游、林草“八林經濟”,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深度石漠化地區脫貧致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徑,榮獲第五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

昭通市赤水河流域以機制創新驅動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聯治,協調推進“生態+紅色文化+特色經作”產業融合發展﹔

……

輕風拂過山林,走在廣袤的雲嶺大地上,一幅萬物生長的美麗畫卷在雲嶺大地鋪展。抬頭看到“天空藍”,俯首可見“碧水清”,放眼滿是“生態綠”,處處彰顯生態文明之美,閃耀綠色發展之光,照見新時代彩雲之南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步伐。(記者 胡曉蓉)

(責編:木勝玉、李發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