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恐龍時代琥珀中新發現菊石包裹體

2025年07月09日08:2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恐龍時代琥珀中新發現菊石包裹體

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課題組獲悉,中外科學家在緬甸北部胡康河谷的白堊紀中期琥珀中發現了特殊的化石組合——來自海洋的菊石與陸生或淡水節肢動物共存。此次發現是繼2019年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菊石包裹體之后,第二次記錄緬甸琥珀中的菊石包裹體,相關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古昆虫學》上。

胡康河谷琥珀動物群是亞洲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中生代生物包裹體,目前已鑒定涵蓋50個綱超過2770個物種,是名副其實的“白堊紀時間膠囊”。琥珀中的菊石包裹體非常少見,目前隻發現於緬甸北部胡康河谷。“琥珀作為樹脂化石,通常記錄的是白堊紀至新生代地層中的陸生生物信息,水生生物的包裹體相對罕見,海洋生物的記錄更是罕有,故此次發現具有重要意義。”邢立達表示。

研究團隊利用高分辨率顯微斷層掃描技術獲取了標本內部構造,以識別關鍵特征,並結合琥珀產出的地層年齡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較大的標本包含一枚直徑約30毫米的菊石殼體,研究團隊將其歸入“帶菊石超科”﹔較小標本中可見不完整的菊石殘骸,僅保留輕微的鋸齒狀鞍部和中度內卷的殼體形態。

“這兩枚菊石的發現為重建白堊紀緬甸的生態環境提供了線索,表明當時的琥珀森林位於熱帶海濱。”論文主要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研究生金予飛介紹,較大標本中,與菊石共存的節肢動物包括蜱螨亞綱、半翅目古花蝽科和雙翅目蠅類,代表了陸地及可能的淡水生態系統。此外,兩件標本還含有炭化的植物碎片及糞便顆粒,指示森林地面環境來源。

較大標本的菊石殼室內充填有大量方解石和砂質,表明在被樹脂包裹前,這枚菊石曾短暫暴露於空氣中且受到風化作用。由於菊石外殼存在破損、內部未見軟組織存留,研究團隊推測,這些菊石可能被風暴或潮汐搬運至海岸附近的森林區域,並在搬運中受到破壞。“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化和砂質填充后,菊石最終被富含植物碎片和陸生、淡水節肢動物殘骸的樹脂包裹,形成海洋生物與陸地生物共存於同一琥珀中的罕見記錄。”金予飛認為,該發現為重建中生代沿海森林生態系統提供了重要線索。(記者王美瑩)

(責編:木勝玉、李發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