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緊日子”過出“大智慧”(人民時評)

善用制度優勢凝聚共識,依托技術手段打破藩籬,在合作協同中挖掘存量潛能,正是應對挑戰、激活發展動能的破局之道
2025年1月,財政部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立全國資產調劑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覆蓋全國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累計完成200余台(套)資產調劑,節約財政資金4000多萬元,實現了資產梯度使用和物盡其用。
當前,財政收支緊平衡已成常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帶頭過緊日子,絕非權宜之計,而是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確保財政可持續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一些單位反映“經費壓縮已達極限”“無空間可壓”。如何繼續過緊日子?
節約財政經費,不僅是一道作風考題,也是一道科學高效配置和使用資源的管理課題。全國資產調劑共享的創新舉措,其意義不僅在於喚醒了“沉睡資產”,也深刻昭示:節約集約利用財政資金,辦法總比困難多。
思路一變天地寬。共享平台構建起覆蓋全國的資產信息“一張網”。單位可將閑置資產信息上傳平台,有需求的單位則可在線“淘”到所需,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的無償調劑。這不僅是空間層面的“共享”,更是資產價值的“重生”與財政資金的“節流”,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資源錯配矛盾。
某部委閑置的電腦,經平台流轉至基層學校,繼續發揮作用﹔發達地區醫院更新換代的專業設備,無償調劑給基層醫療機構,正好滿足所需……“資產漂流記”表明:只要敢於打破陳規,善用技術手段,著力盤活存量、優化結構,緊日子同樣能過出高效能、新境界。
共享平台高效運轉的核心支撐,在於數據的互聯互通與信息的共享共用。
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了資產數據的標准化採集、集中化管理和動態化更新。這為精准掌握資產“家底”、智能分析調劑需求、高效撮合匹配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底座。平台如同一個巨大而精密的“資源匹配引擎”,讓閑置資產在需要的地方重新煥發生機。當然,這僅僅是起點,數據共享與信息技術的潛力遠未窮盡。
在財政資金管理上,大數據穿透式追蹤資金流向,監督資金使用情況,讓每一分錢花在明處、用在實處﹔在政府採購領域,智能平台能匯聚需求、優化方案,節約採購資金、實現規模效益﹔在公共服務供給上,數據融合分析能精准識別需求缺口,推動服務資源優化布局。由此而言,打通數據壁壘,擁抱智慧治理,政務效能與財政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空間不可限量。
共享平台成功運行的深層密碼,還在於“無償調劑”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
一般情況下,資產無償轉移常面臨高昂的交易成本與利益協調難題。全國資產調劑共享由財政部統一部署,確保了政令暢通和執行有力,展現出“全國一盤棋”的高效率。這種基於共同事業目標而非單純經濟利益驅動的協作模式,降低了制度成本,使大規模、跨層級的無償共享成為可能。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的生動實踐。
共享平台的成功經驗,提供了一把具有普遍意義的“金鑰匙”。比如,如何破解企事業單位晚間車位閑置與老舊城區夜間居民車位緊張的矛盾,如何優化區域產業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過去很多治理層面的“硬骨頭”,都可以從共享、調劑上求解,從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惠民便民。
“緊日子”可以過出“大智慧”,存量裡也能找到新增量。善用制度優勢凝聚共識,依托技術手段打破藩籬,在合作協同中挖掘存量潛能,正是應對挑戰、激活發展動能的破局之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