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這些高校專業可能是未來就業“新藍海”——

小眾專業大有作為

2025年06月27日08:32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雲南農業大學咖啡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學生參加高山咖啡採摘比賽。

  雲南農業大學蜂學專業學生實踐管理蜂群。

  茶學是雲南農業大學王牌特色專業。

  目前,隨著高考成績公布,志願填報成為考生與家長的頭等大事。在就業競爭激烈的當下,選擇專業尤為關鍵。

  除了傳統專業,現在許多高校緊跟社會需求,設置了一些新奇又實用的專業。比如,雲南農業大學開設了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咖啡全產業鏈人才,學生畢業后可投身咖啡產業的多個環節。西南林業大學開設了食用菌科學與工程專業,聚焦野生菌的馴化與深加工,畢業生可在菌種培育、食品研發等領域大展身手。昆明理工大學的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專業,圍繞“雙碳”目標,教授學生掌握碳捕集、新能源等技術,未來進入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就業……

  這些實用專業緊密對接產業需求,為考生提供新的就業方向,讓考生有更多選擇。讓他們畢業后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實現個人職業目標和社會價值最大化。

  咖啡全產業鏈“多面手”受歡迎

  2024年,雲南農業大學設立全國首個咖啡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同步建立了雲南省咖啡現代產業學院。這個特色專業以45%的實踐課程比例,培養從種植到營銷的咖啡全產業鏈人才。

  “我們可能是最懂咖啡的理工科學生。”該專業首屆學生康子然介紹,專業課程涵蓋咖啡栽培、加工烘焙、機械設計等全鏈條知識。學生既要在實驗室研究凍干工藝,又要到咖啡庄園及咖啡工廠實地學習。“在北歸庄園參與咖啡豆篩選,在小凹子庄園學習萃取技術,這些實踐讓我們對產業有了全面認知。”

  來自河北的申一澤也是這個專業首批學生之一。這個跨越千裡來雲南求學的00后,已在高山咖啡採摘比賽中獲得季軍,並取得中級咖啡師認証。他說:“我父母最初擔心我的選擇,但看到這個專業的前景后就很支持了。”

  數據顯示,中國98%的咖啡產自雲南,但精深加工和品牌化程度不足。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副院長李學俊介紹,該專業畢業生可從事研發、品控、品牌運營等工作。因此,這個新興專業正成為許多學子填報志願的新選擇。

  “蘑菇工程師”破局“野生菌自由”

  西南林業大學今年新增的食用菌科學與工程專業可不是隻教學生辨別野生菌有沒有毒,而是實打實地讓學生學習“從菌種到產品”全產業鏈技術。

  這個專業的學生要學的課程相當“硬核”:從顯微鏡下的菌種選育,到智能溫控大棚的栽培管理,再到野生菌的馴化技術,就是讓鬆茸、雞樅這些“山珍”能人工種植。實驗室裡擺滿了各種菌類標本,課堂上還要研究怎麼把菌子做成即食零食、保健產品。他們還與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深度合作,直接參與鬆茸人工栽培等前沿課題。

  雲南是“野生菌王國”,急需懂技術又會經營的專業人才。畢業生可以去菌種公司當“蘑菇醫生”,指導農戶科學種植﹔進食品企業研發菌類深加工產品﹔甚至成為“菌子主播”,把雲南野生菌賣向全球。更讓人驚喜的是,當全國都在為“野生菌自由”努力時,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很可能就是破局的關鍵人物。

  全產業鏈茶專家成“香餑餑”

  在雲南農業大學,有一群學生既能在實驗室分析茶葉基因,又能穿著茶服優雅泡茶——他們就是學校的王牌特色專業茶學的最佳代言人。作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省級特色專業,這裡的學生可不是簡單地學會“泡茶”,而是要掌握從茶樹育種到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技能。

  學生們既要下地種茶,學習栽培、病虫害防治,也要進實驗室研究茶葉生物化學,還要會制茶和評茶,特別是要掌握學院的“核心技術”——用現代工藝改進普洱茶發酵技術。最特別的是,學生要學民族茶藝、新茶食和茶日化等茶葉精深加工技術,還要掌握茶空間設計、茶旅融合、茶企經驗管理等新技能。學校后山就有專屬茶園,從大一開始,每個班級都能分到“責任田”,親自參與種茶、採茶、制茶全過程。

  隨著雲南茶產業邁向千億產值,茶學畢業生成了“香餑餑”。他們有的進入茶企做技術員和管理人員,月薪為6000元至8000元,有的成為茶藝師,在茶文旅融合中優雅自信地推廣茶文化,有的創業開茶企、做電商,把雲南茶葉賣向全球。在全省都關注茶葉的大背景下,昌寧、南澗、勐海等茶區更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吸引了一批學生到基層工作,還有不少學生考入中國農業大學等學校繼續讀研深造,更有人才被東南亞茶企高薪聘請,成為中老鐵路沿線的“茶葉使者”。

  “蜂”雲人物讓蜜蜂創造更大價值

  每天和蜜蜂打交道,卻不是傳統的“放蜂人”,而是學習如何用科技手段養蜂、育種甚至研發高端蜂產品的“蜂學工程師”,這就是雲南農業大學蜂學專業的學生。全國僅有兩所高校開設該專業,而雲南農業大學的蜂學專業注重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蜂業人才。

  學生們既要掌握蜜蜂生物學、遺傳育種等基礎理論,也要學習現代蜂群智能管理技術。課堂上,他們用顯微鏡研究蜜蜂標本,用觀察箱了解蜜蜂巢內的社會性生活,用人工智能設備重現蜜蜂的活動軌跡﹔實驗室裡,他們開發蜂王漿凍干粉、蜂膠護膚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在最“刺激”的實踐課上,學生得親自管理蜂群。

  隨著健康食品需求增長,蜂產品行業迎來爆發期。該專業畢業生有的進入知名蜂企做技術總監,有的在海關、質檢部門負責蜂產品進出口檢測,有的創業做精品蜂蜜品牌,通過電商把雲南高原蜜賣到全國。隨著生態農業興起,不少畢業生專攻“蜜蜂授粉服務”,指導果園、大棚用蜜蜂替代人工授粉。

  “中藥工程師”搶手

  雲南農業大學的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專業培養的可不是普通的“種藥人”,而是掌握從種植到質檢全鏈條技術的“中藥工程師”。

  這個專業的學生既要學藥用植物分類,比如區分三七的“春七”和“冬七”,也要研究中藥化學,比如分析虫草裡的活性成分﹔既要下地實踐栽培技術,比如模擬高海拔環境種植重樓,又要學現代炮制工藝,比如把鮮茯苓做成可長期保存的飲片。學校還設有GAP種植基地,學生能親手參與從播種到加工的全過程。

  隨著中醫藥產業升級,該校畢業生成了“搶手貨”:有的進入藥企當質檢員,用液相色譜技術把關藥材質量,有的成為種植技術指導,在滇西高山推廣雲當歸規范化種植,有的專注中藥跨境電商,把文山三七賣到東南亞。更有人才被科研院所高薪聘用,參與珍稀藥材的人工繁育等研究。在雲南打造“綠色藥材”品牌的今天,這個專業的價值正愈發凸顯。

  掌握給地球“降溫”的硬核技能

  想成為手握尖端技術的氣候守護者嗎?昆明理工大學今年推出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專業,專門培養新一代“雙碳”戰略下的科技先鋒。作為全國首批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之一,這裡的學生將掌握給地球“降溫”的硬核技能。

  這個專業的課程像一份“綠色科技套餐”:既要學碳捕集技術,把工廠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抓”回來封存,也要懂新能源怎麼替代煤炭石油﹔既要會算企業的“碳賬本”,還得會用AI優化工廠的能耗。

  隨著全國碳市場交易額突破百億,專業人才需求激增。畢業生不僅能在新能源企業設計光伏電站,到鋼鐵、化工等傳統行業擔任“減碳工程師”,還能參與國際碳交易。更令人期待的是,隨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在碳中和領域的合作加深,掌握核心技術又了解南亞市場的畢業生,將成為搶手的“綠色外交官”。

  “銀發管家”就業前景廣闊

  昆明醫科大學今年新開的老年醫學與健康管理專業,專門培養既懂醫學護理、又擅長健康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這個專業的學生既要掌握老年慢性病管理、康復護理等醫學技能,也要學習智能穿戴設備監測、遠程健康數據分析。課堂上,他們會研究如何用AI預測老年人跌倒風險,設計個性化營養方案,甚至參與養老機構的運營管理實訓。最特別的是,課程還融入心理學和社會學,教學生如何與老年人有效溝通,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隨著中國60歲以上人口突破3億,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他們可以去高端養老社區當健康管理師,在醫療機構負責老年病專科服務,或者加入科技公司開發智能養老產品。

  特色專業緊密對接重點產業發展需求

  雲南省教育廳近日公布首批職業本科專業名單,全省4所高校共獲批8個專業,其中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獨佔5個,成為本次獲批專業最多的高校。這些專業將於2025年秋季正式招生,實踐教學佔比將不低於50%,凸顯“做中學、學中做”的職業本科特色。

  這5個特色專業緊密對接雲南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其中,“智能化農業裝備技術”專業將培養現代農業裝備操作與維護人才,學生將學習無人機植保、智能灌溉等前沿技術﹔“茶葉生產與應用技術”專業覆蓋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產業鏈知識,助力“雲茶”產業升級﹔“珠寶首飾工程技術”專業依托雲南寶玉石資源,培養設計、鑒定、營銷復合型人才﹔“醫養照護與管理”專業應對老齡化社會需求,融合護理技能與管理知識﹔“全媒體電商運營”專業瞄准數字經濟風口,培養直播帶貨、品牌運營等新型人才。

  隨著雲南產業轉型升級,這些新興領域人才缺口日益凸顯。數據顯示,僅智慧農業領域,雲南未來3年專業人才需求將超過2萬人,珠寶產業每年急需3000名以上技術人才,養老護理人才缺口更高達5萬人。這些職業本科專業的設立,將為雲南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從“小眾”到“爆款”,這些特色專業的開設,正是雲南高校對接地方產業、服務區域發展的縮影。它們或許沒有傳統專業的“高知名度”,但卻藏著未來就業的“新藍海”。(記者李思嫻)

  本版圖片雲南農業大學供圖

  美編趙雲萍/制圖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