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霸座”公交站為何如此任性

據《廣州日報》報道,近日,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發帖稱,等公交車的時候被脈動廣告“創”到了。這是功能飲料品牌脈動在多地公交站台投放的3D立體戶外廣告,其共同特點,是有一個巨大的飲料瓶身從平面廣告牌上凸出來。
對此,一些網友覺得頗有創意,但更多網友則認為,這樣的廣告設計擠佔了站台空間,本來給乘客坐的位置反而被飲料瓶“霸佔”了,乘客的避雨空間也更小了。還有人表示,走路時不小心的話,很容易被凸出來的部分磕到頭,直言“品牌做廣告能不能別這麼任性”。
一則廣告能引發廣泛關注,固然是品牌方所希望的,但它如果引發不滿情緒,就會適得其反,傷害品牌形象。為什麼人們紛紛吐槽這則“創意”廣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這個“創意”擠佔了公共空間,影響了公共利益。
城市公共交通是滿足公眾基本出行需求的交通體系,具有很強的公益性。乘坐公交車出行的,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上班族、買菜晨練的老人、上學放學的孩子……而公交站台則為他們提供了暫時的庇護所,天氣不好時可以遮風擋雨,勞累不堪時可在此小憩一會兒。
正如網友所說,這些凸出的飲料瓶不僅侵佔了候車空間,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那麼,品牌方是否意識到了其給乘客帶來的麻煩?廣告可以有創意,但創意不能太任性。我國廣告法明確規定,戶外廣告不得影響市政公共設施、交通安全設施、交通標志、消防設施、消防安全標志的使用。而這個巨大的立體飲料瓶在設計之初,恐怕沒有考慮到對市民候車的不利影響,隻考慮到了自身的宣傳需要。
戶外廣告可以用各種方式吸引眼球,但決不能忽視市民感受。近年來,戶外廣告“翻車”現象時有發生。不久前,成都春熙路的一個戶外廣告大屏上播放巨型3D仿生蛇廣告引發爭議,因為高度逼真,且會做出張開血盆大口“扑”向路人的動作,讓很多人感到恐懼。在此之前,南京地鐵的“詭異人臉”火上熱搜,有網友表示,看到地鐵車廂的玻璃門外有一張煞白的笑臉,被嚇到了。雖然這是話劇《海底兩萬裡》的海報,並非故意引起恐懼情緒,但在地鐵昏暗燈光的映照下,確實顯得有些恐怖。
以上種種,都是廣告設計者和投放者沒有充分考慮受眾感受而引發的爭議。在“霸座”飲料瓶廣告爭議中,對品牌商來說,做廣告不僅是一項商業行為,還要考慮到社會影響。從城市管理的角度來看,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和管理應該以人為本,將使用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比如,公交站台是給乘客候車的場所,乘客的需求應當是整個站台設計的出發點,其他任何需求都不應喧賓奪主。
戶外廣告是城市環境的一部分,因此,各地的戶外廣告管理規定中,一般都會要求廣告與建筑環境、功能業態相協調,並強調不得妨礙交通安全設施、交通標志、市政設施的正常使用。但是,法律法規的表述是概括性的,在落實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還需更多考慮民生需求,主動代入普通市民視角,合理判斷廣告或招牌帶來的影響,厘清商業宣傳與民生需求、交通安全、城市美化等因素之間的關系。如此,才能避免“廣告擠佔乘客候車空間”之類的尷尬事件再次出現。(土土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