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六年探索路,職業本科闖出了一條怎樣的賽道

2025年06月23日08:4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六年探索路,職業本科闖出了一條怎樣的賽道

  6月11日,教育部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10所,其中職業本科4所,截至目前,我國職業本科高校已達到87所。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首次明確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走過6年探索路,目前,全國87所職業本科高校中已經有51所(包括28所公辦職業本科、23所民辦職業本科)實現順利招生。本報(2024年11月25日7版)曾經報道,2024年這51所高校迎來了“報考熱、招生熱、高分熱”。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和上海軟科聯合主辦的首屆“職本前沿論壇”在上海舉行。職業本科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定位?職業本科高校辦學質量到底怎麼樣?職業本科畢業生的出路是什麼?未來職業本科應該怎麼發展?多位職業教育研究者、職業本科高校負責人、企業管理者分享觀察,發表觀點,不諱言問題,並提出暢想。

  走過六年探索路,職業本科發展到哪一步了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理事長周建鬆曾任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長期關注高等職業教育探索發展歷程。

  周建鬆梳理發現,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到2020年,已有21所民辦高職學校經批准開展職業教育本科試點﹔2020年,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批准設立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開創了公辦高職院校辦職業本科教育的先河。

  2021年,《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不低於高職教育的10%﹔同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職業本科學校設置標准、專業設置管理、教育評價的3份文件。此后,一些地方的專科高職學校經過評審,設立為職業(技術)大學。

  周建鬆認為,到2024年,以全國51所職業本科高校順利招生為標志,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進入穩步發展階段,並釋放出積極信號。

  那麼,這51所職業本科高校,辦學質量到底如何?

  基於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學院發布的《中國職業本科教育發展報告(2025)》,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發展與人才成長研究中心主任劉少雪分享了她的看法。

  劉少雪指出,國家政策、產業環境等多項因素推動著職業本科高校向前發展。同時,在當前的就業環境下,職業本科高校“結合地方特色產業”的辦學定位,讓學生及家長對高等教育的選擇更趨理性。

  綜合這51所高校的經費條件、專業設置、師資條件、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情況,劉少雪直言,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發展面臨挑戰。

  首先,在體量規模方面,根據教育部剛剛發布的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普通本科學校1257所,51所職業本科高校,還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且在這51所職業本科高校中,還存在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截至2024年年底,在50所本科層次職業大學中,建有虛擬仿真實訓基地250個,其中超過一半(53.2%)集中在10所職業本科高校中﹔與企業共建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共有644個,80%建在10所職業本科高校中。

  “此外,在一流大學持續增加本科招生名額的客觀背景下,以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傳統看法影響下,職業本科高校想要‘逆勢突圍’,的確有較大壓力。”劉少雪說,一方面,職業本科高校正在穩步發展,招生的絕對人數正在增長,形成了“報考熱、招生熱、高分熱”﹔另一方面,職業本科高校辦學還面臨諸多挑戰,“高分上職業本科”的仍是小比例考生。

  2024年7月,一名浙江杭州的高考生基於個人興趣與未來職業規劃考量,以602分(超一段線110分——記者注)報考了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為532分——記者注)。這則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從輿論看,似乎很多人不理解這名高分考生的選擇。

  “從這個角度來看,杭州高分考生的選擇引發輿論爭議,也就可以理解了。”劉少雪說。

  職業本科培養出來的人才,走什麼賽道

  本次“職本前沿論壇”上,職業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成為發言者討論的焦點。尤其是,職業本科與應用型本科、普通本科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浙江藥科職業大學校長婁小娥曾在浙江大學藥學院任職10多年,之后在杭州醫學院工作4年,2022年年初來到浙江藥科職業大學。她分享了關於職業本科藥學人才培養的思考,引起不少與會嘉賓的共鳴。

  浙江藥科職業大學的辦校歷史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浙江省醫藥學校,當時由浙江省醫藥總公司創建,是浙江省第一所藥學類中專。2002年,該校改名為“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由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辦,8家醫藥企業入股,是全國第一所醫藥類專科院校。2021年,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與該校合並,浙江藥科職業大學挂牌成立,成為全國第一所藥科類職業本科,也是浙江省第一所公辦職業本科高校。

  現在,這所學校的本科生具體學什麼?婁小娥介紹,學校設立了23個本科專業,可分為藥學、中藥學、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健康護理六大專業群,全方位覆蓋醫藥健康產業和藥品的生產、流通、監管、使用全產業鏈,針對產業鏈上的各個崗位來培養人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的專業設置聚焦監管特色,尤其是把藥品質量監管作為核心競爭力來培養。

  婁小娥說:“怎麼建設好職業本科高校,我們的理解非常朴素,就是好的學生願意報考,好的企業爭相錄用﹔就是家長、社會都認同,學生、企業都滿意。”

  為實現建設好職業本科高校的目標,浙江藥科職業大學面向醫藥產業升級發展,率先創建設立新專業,培養產業急需的緊缺人才,並不斷進行專業調整優化。例如,圍繞健康產業醫藥行業,繼續拓展智慧健康管理、康復工程技術等專業,合理保留或增設特色鮮明產業急需的專科專業,如中醫康復技術專業﹔對不符合學校辦學定位、招生差、就業去向落實率低的專業實行減招、停招、合並直至撤銷。

  在婁小娥看來,在培養人才方面,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與職業本科,走的是3條互相不可替代的賽道。

  她說,以藥學專業為例,浙江大學要培養原始創新與戰略型人才,畢業生典型崗位在高校、科研院所或跨國藥企研發中心﹔杭州醫學院要培養學科知識應用與技術轉化人才,典型崗位在醫院藥劑科、醫藥流通企業﹔浙江藥科職業大學要培養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核心能力是工藝優化、合規管控、智能設備運維、醫藥商品購銷等,典型就業崗位包括藥品生產全流程技術管理、醫藥企業一線崗位等。

  婁小娥介紹,學校首屆職業本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達98.01%。目前,學校畢業生留浙率為92.85%,用人單位滿意度超過90%。

  面對“校熱企冷”難題,職業本科未來要怎樣努力

  “職業本科在我們業內炒得火熱,但是央企能不能馬上把它當作一個類型來看待,開一個招聘政策的通道,現在看來還有非常大的難度。”談及4年來職業本科的辦學經歷,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校長於立國直言不諱。

  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創辦於天津的“北洋工藝學堂”,學校1952年開始主要面向石油工業服務,2021年獲教育部批准,與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合並轉設為職業本科高校。

  於立國表示,多年來,學校堅持“石油企業走到哪裡就服務到哪裡”,目前培養人才主要聚焦在石油產業上游。“當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較高,很多畢業生都要跟著“三大央企”(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記者注)走到國外去,所以學校外語課開得多,就是為了讓學生就業后能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這也是我們辦學的一個特色。”

  於立國坦言,學校的畢業生在三大央企就業的比例非常高,接近50%。然而,今年第一屆職業本科畢業生要保持住這個比例,會非常不容易。

  在於立國看來,職業本科要解決“校熱企冷”的問題,除了學校專業課程設置、實訓教學、內部管理等方面要做好,還必須讓企業深度參與進來。

  他分享說:“基於服務石油、石化行業的背景與多年辦學經驗,我們得出結論,學校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現場工程師。所以我們創建了‘三進三延伸’教學體系,讓學校和企業走得更近。比如,學校和合作密切的企業共建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創新平台,平台整合了資金、技術、信息和企業的真實問題,讓學校為企業解決真實問題。”

  在職業本科層面,未來如何做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GTS企業培訓與認証部院校業務總監趙爽提供了一個企業的視角。

  趙爽介紹說,華為公司參與教育業務由來已久,起初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技術培訓服務﹔隨著公司內部培訓講師人數不斷增長,六七年前,華為開始參與系統化的職業人才培養。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趙爽分析,未來傳統產業升級有兩個方向,一是“智能產業化”,二是“產業智能化”。他認為,企業未來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所以職業教育一定會伴隨著產業升級而適配轉型。

  在與學校負責人交流的時候,趙爽起初覺得,企業要去適應學校、滿足學校,但他現在聽到越來越多的反饋是,學校要為企業服務。“所以我相信,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記者 魏其濛)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