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紅河開遠:科技賦能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2025年06月17日15:56 |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紅河州開遠市各企業積極應用科技創新,將無人機巡檢、人員定位、智能監測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入生產管理各環節,不僅大幅提升了巡檢效率、規避人工操作風險,還通過構建智能化監測體系,為安全生產筑牢科技防線,推動工業生產向智能化、高效化邁進。

在雲南某紅磷化工有限公司廠區,一架無人機按照設定航線有序飛行,對廠區管道、電路等設備等進行全方位巡檢。

雲南雲天化紅磷化工有限公司總控室-張興攝-2025年6月13日

雲南某紅磷化工有限公司總控室。張興攝

“人工巡檢耗時耗力,有些隱患發現不了,存在一定安全風險,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和各類傳感器,能快速精准發現設備隱患,效率提升數倍。”該公司生產維保中心電氣項目部項目經理李高橋說。

數字化、智能化運用讓數據及時精准,報警提示功能把事故控制在萌芽狀態,使作業人員有更充裕的時間對現場進行風險管控,減少或杜絕事故發生。

人員定位系統同樣發揮重要作用。每位員工佩戴定位終端,管理人員通過系統后台,可實時掌握人員位置、行動軌跡,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能迅速鎖定人員位置並展開救援。

雲南小龍潭礦務局有限責任公司布沼壩露天礦-國福祥攝-2025年6月13日

雲南某礦務局有限責任公司某露天煤礦礦區。國福祥攝

在雲南某礦務局有限責任公司某露天煤礦礦區,M350 RTK無人機在礦區上空盤旋,機上搭載L2激光雷達正在對礦區邊坡和開採區域進行現狀地表模型掃描測繪。

“無人機+激光雷達”的組合以高效率、高精度、強穿透力的特性,解決了露天煤礦地形復雜區域人工無法到達、巡檢低效、隱患隱蔽等痛點,推動礦山開採管理從“人工測量”向“智能自動掃描”轉型,成為露天煤礦測繪、安全監測的核心工具。

“以前人工巡查及測量需要6人7天才可完成,使用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后隻需要2人2天即可完成,顯著提升了礦山測繪及邊坡巡查的效率及精度。”該公司某露天礦分公司地測部部長劉啟介紹。

此外,邊坡雷達系統也是礦山邊坡安全的“守護者”。該系統具備全天候不間斷自動監測、非接觸式監測、高精度、高分辨率、監測范圍大等優勢,通過雷達波對邊坡進行掃描,持續監測邊坡位移、變形等情況,一旦數據出現異常,系統立即發出警報。

雲南小龍潭礦務局有限責任公司M350-RTK無人機巡視-張興攝-2025年6月13日

M350-RTK無人機巡視。張興攝

邊坡雷達技術的引入,使布沼壩露天礦監測手段實現了從原有的“點、線”監測到面域式監測的重大飛躍,擴大了整體監測覆蓋范圍,提升發現災害苗頭的及時性和判斷風險的准確性,為邊坡安全構筑了一道科技屏障。

目前,該露天礦已經建立由地表位移監測、地下岩移監測、衛星遙感監測、邊坡雷達監測等多種技術組成的邊坡監測預警系統,為邊坡安全提供多維度數據支撐,能夠實時、全面掌握邊坡動態變化,及時發現潛在風險,為安全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該露天礦邊坡監測預警系統投入15年以來,成功監測預警多次邊坡險情,有效避免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實現連續23年無重傷事故、24年無死亡事故。(張興、國福祥、李雪瓊)

來源:開遠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