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繽紛活動慶“六一” 童心飛揚展風採

春城小學教育集團在聶耳故居開展“牢記黨的教導 爭做強國少年”主題入隊儀式。圖為隊員們參觀聶耳故居。本報記者 王毅 攝
昆明市圖書館以“書香奇遇記·童心創未來”為主題舉辦一系列活動,吸引眾多家長和孩子參與。圖為孩子們排隊參加投壺游戲。本報記者 黃興能 攝
“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雲南省各地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孩子們送上歡樂與祝福。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傳統文化的特色實踐、新穎有趣的游園游戲,一系列活動點亮孩子們的節日,讓這個“六一”充滿歡笑與溫暖。
蒙自市機關幼兒園舉行“和潤致美 稚趣拾光”文藝展演暨美育成果展,3個園區的1000余名師生與幼兒通過歌舞、繪本劇、戲曲、朗誦等表演,以自信的表達和嫻熟的團隊協作展現了一個由童真童趣編織的歡樂世界。在彌勒市福城街道章保社區黑橋哨小組,孩子們身著節日的盛裝,在家長的陪同下積極參加各種親子體驗活動。猜燈謎、投壺、夾玻璃球、制作手工藝品……溫馨的互動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策劃組織的“六一”兒童非遺體驗活動在大理市舉行。活動現場設置了4個非遺體驗區,邀請4位技藝精湛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進行教學指導。在扎染技藝體驗區,孩子們捆扎布料,再浸入天然植物染缸,藍白相間的獨特圖案逐漸顯現﹔在甲馬拓印台前,孩子們手持棕刷,認真地為雕版上墨、覆紙拓印,一張張精美的甲馬圖案躍然紙上﹔在大理剪紙體驗區,孩子們發揮創意,剪出形態各異、充滿童趣的作品﹔在面塑體驗區,孩子們揉、搓、捏、壓面團,制作出可愛造型,深度領略了大理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藝術之美。
香格裡拉市建塘小學教育集團舉辦“牢記黨的教導 爭做強國少年”主題匯演,以“國韻非遺織綺夢、科技生輝耀六一”為主線,通過傳統文化、民族團結、科技強國三大篇章,展現新時代少年風貌。匯演在《夢想啟航》中開場。國風篇章裡,琴舞《瓷語箏鳴》、棋舞《子旋韻起》等節目將琴棋書畫藝術融入舞蹈﹔民族篇章中,藏族弦子舞、納西族傳統舞步等民族舞蹈同台,彰顯民族團結魅力。科技環節更是亮點十足,無人機編隊在空中勾勒光影矩陣,機械舞《青禾械影》展現未來科技感。活動在《建小追夢人》朗誦中圓滿落幕。孩子們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科技創新為翅膀,詮釋了“少年強則國強”的時代內涵。
麗江市古城區殘疾人聯合會與麗江市殘疾人聯合會康復醫院共同舉辦“六一”國際兒童節系列活動,為33個患腦癱或肢體殘疾的特殊兒童家庭送上節日關懷。活動邀請國家級心理咨詢師現場開展《科學認知兒童康復》專題講座,通過分析“10歲前兒童發展規律”,結合特殊兒童身心特點,為家長提供系統性康復指導。游園環節中,醫護人員巧妙地將日常康復訓練轉化為趣味游戲,在場殘疾兒童在完成指定訓練內容的同時,感受到節日歡樂。另外,古城區殘聯還特別准備了多種益智玩具作為節日禮包送給孩子們。
雲南保利劇院公司攜手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走進巧家縣,為孩子們帶來4場兒童劇《我的麥哲倫海峽》演出。該劇由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創排,是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本次演出廣受歡迎,同時進行的線上直播吸引了數萬人觀看。巧家縣是中國保利集團的定點幫扶縣。雲南保利劇院公司表示,希望通過高質量的演出,豐富少年兒童的校園文化生活。
雲南希望工程在共青團雲南省委和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指導下,為全省兒童送上多份節日禮物,涵蓋文化傳承、生態科普等方面。在大理海東鎮文筆希望小學,雲南青基會“貝泰妮公益基金·揚帆護蕾暖童心”項目向該校捐贈了23萬元的款物﹔在洱海邊,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青年志願者為孩子們帶來生態科普教育,通過生動講解和互動,引導孩子們樹立環保意識。同時,“薪火公益·希望工程快樂音樂”項目在雲南藝術學院啟動,為屏邊苗族自治縣35名鄉村音樂教師提供專業培訓。(記者 黃翹楚 李麗 貢秋次仁 李鐵成 侯婷婷 吳沛釗 丁迪 此裡隻瑪 和佳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