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新獲批9家科技小院

日前,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發布《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技小院”的批復》,雲南雙江馬鈴薯科技小院、賓川柑橘科技小院、孟連牛油果科技小院、昭陽蘋果科技小院、宣威雙椒科技小院、石屏楊梅科技小院、呈貢寶珠梨科技小院、東川小棗科技小院、富民肉鵝科技小院獲批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有效期為3年。
呈貢寶珠梨科技小院依托雲南農業大學及昆明理工大學團隊,開展新品種選育、土壤改良、水肥一體化等研究。針對半山坡地種植難題,研發智能農機裝備,推動智慧果園灌溉系統落地。加強病虫害綠色防控,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通過研究生駐點實踐、農戶技術培訓,培養知農愛農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呈貢區8個社區3萬余名群眾種植寶珠梨總面積達6118畝,年產量超1萬噸,產值約1億元,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雲南省首個地理証明商標”認証。
東川小棗科技小院依托160畝標准化種植示范基地,整合雲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的科研力量,組建由王梓然副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重點圍繞小棗品種改良、病虫害防治、品質提升等關鍵技術開展攻關。通過“公司+基地+協會+農戶”模式,2024年實現產值230萬元,形成冬棗錯季上市的市場優勢。預計到2026年可帶動全區小棗種植面積突破500畝,幫助農戶實現畝均增收3000元。
富民肉鵝科技小院是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平台,將整合多方資源,開展深入研究與實踐,與指導老師雲南農業大學楊建發等6位教授和他們的研究生團隊,通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致力於攻克雲南鵝生產中的飼料開發、精深加工和疫病防控等關鍵技術。同時,通過科技小院這一平台,培養更多知農愛農、具有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為富民縣肉鵝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科技小院是以“平等互利、優勢互補、融合創新、開放共贏”為原則,整合相關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政府等優勢資源,圍繞農業產業優勢,構建“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模式,由相關專業首席專家帶領專業研究生常駐,開展專業教學、課題研究、成果轉化推廣,滿足當地支柱產業需求,全面服務鄉村振興和農技專業人才成長的創新實踐。
自2000年以來,在雲南省科協推動下,雲南省共有獲得中國農技協批復建設的35家科技小院。科技小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農業科技社會服務中取得較好實效,在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綠色發展,有效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羅昆婭 張星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