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移風易俗要綿綿用力常抓不懈(話說新農村)

顧仲陽
2025年05月16日07: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移風易俗要綿綿用力常抓不懈(話說新農村)

  移風易俗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讓農民群眾過得更好,要更好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文明新風進村入戶,內化於心、外踐於行

  “五一”長假,農村操辦婚禮迎來一個小高峰,這是觀察鄉村移風易俗的好窗口。近年來,移風易俗深入推進,婚事新辦、簡辦蔚然成風,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值得關注。比如,一些農民吐槽村裡幾年前定的婚宴標准太低,檔次都趕不上現在的日常聚會。為此,有的地方農村婚宴大操大辦有抬頭現象,一辦幾十桌,桌桌有帝王蟹、龍蝦、高檔白酒。

  如何看待這些新苗頭?又該如何應對?

  “農村移風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實際推動的具體辦法,創新用好村規民約等手段,倡導性和約束性措施並舉,綿綿用力,成風化俗,堅持下去,一定能見到好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解決移風易俗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移風易俗要持續推動,常抓不懈。很多陳規陋習是千百年形成的“老傳統”,不少還有續存的現實“土壤”,移風易俗過程中還會不斷遇到新問題、新挑戰……這些都啟示我們,移風易俗還需付出更大努力。

  要堅持問題導向,久久為功,不斷推動鄉風文明再上新台階。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要求,持續整治人情攀比、大操大辦、厚葬薄養、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移風易俗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讓農民群眾過得更好,要更好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文明新風進村入戶,內化於心、外踐於行。要建立完善移風易俗長效機制,很多地方通過積分制、紅黑榜等接地氣的方式,很好推動了以新風易舊俗,要繼續堅持,不斷完善。

  另一方面,移風易俗要與時俱進,找准有效推動的方式方法。移風易俗不能走極端,不能簡單粗暴地蠻干硬干,而要更多採取春風化雨、柔性治理的方式。比如通過樹立典型,讓廣大群眾看到身邊人的改變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心理上認同、行動上效仿。當前,很多農村開展“好婆媳”“五好家庭”“文明標兵”等活動,門口挂起的一塊塊“紅牌牌”,很好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向上向善的積極性。

  鄉村社會是個“慢變量”,移風易俗是場持久戰,要有歷史的耐心,不能脫離實際、操之過急。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和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同時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適應社會發展變化。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求,完善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標准,這個就很有現實針對性。湖南省茶陵縣龍匣村“一斤豬肉價隨禮”之所以能延續30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應時而變,陸續推出“對喜主的親屬隨禮多少不做硬性限制”“村民到縣城辦喜酒標准適當提高”等規定,既減輕村民參與喜事的經濟負擔,也保持了鄉村人際關系的淳朴與真誠。正是用心聆聽村民的呼聲並不斷完善,“一斤豬肉價隨禮”才能一直得到村民廣泛認可。

  總之,移風易俗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綿綿用力,與時俱進,講究方式方法,文明新風才能成風化俗,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