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鍵對鍵”也能“心貼心”(治理者說)

劉 凱
2025年05月16日07: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鍵對鍵”也能“心貼心”(治理者說)

  互聯網時代,網絡空間不僅是億萬網民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橋梁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用好互聯網這個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的重要渠道,關鍵是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見人見事見效。始終帶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才能畫好網上網下“同心圓”,架好干群互動“連心橋”。

  開啟民生訴求“直通車”,讓“鍵對鍵”也能“心貼心”。從網絡數據看,群眾90%以上的訴求都是身邊小事,關鍵看有沒有人回應。近年來,我們積極整理網絡留言板、網絡信箱等數據,開發“城建隨手拍”小程序,及時對市民反映的問題作出回復,確保“小事”不被“小視”。現實中,政府部門職責難免存在一定交叉,需要黨員干部跑好接力賽,交棒的多跑兩步,接棒的提前伸手,避免民生訴求無人聽、無人管。我們倡導“首接首辦”,問題反映到哪裡,哪裡就是第一責任人,絕不讓群眾帶著疑問離開。不是分內之責,就負責協調﹔不符合政策,就耐心解釋﹔不能拍板決定,就抓緊上報……認真傾聽群眾訴求,杜絕“該問題不歸我單位管轄”等一推了之的答復,就能在細微之處見真情、暖民心。

  打造問題解決“加速器”,實現從“有地說”到“有人辦”。問題是工作的方向,建議是改進的契機。我們構建網絡訴求征集、吸納、辦理、反饋閉環機制,通過辦理網民留言及時解決問題。針對預付式消費卡退款難開展全面整治,當月訴求量就下降超50%﹔針對供暖投訴多發頻發,依托“冬病夏治”“訪民問暖”等方式及時排除設施故障。我們深切感受到,“利民之事,絲發必興”,與其拖到群眾滿腹怨氣才辦事,不如一開始就主動上手。從解決就業、住房等“民生大事”,到處理停車難、噪聲擾民等“關鍵小事”,我們線上聽民聲、線下解民憂,熱線工作群眾滿意率全省第一,市政府連續3年獲評人民網網上群眾工作“民心匯聚單位”。堅持“有解思維”,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確保各類訴求得到積極回應,才能將網上群眾路線真正走深走實。

  下好服務群眾“先手棋”,變“救火式應對”為“預見式服務”。解決民生問題應避免“就事論事”,要善於從一個人的訴求看到共性問題,從一群人的建議中找到解題之方。借助數字技術,我們能夠發現更多風險隱患。比如,大數據分析發現,老舊小區供水管網老化訴求較為集中,我們對問題集中的12個小區管網進行改造,投訴迅速減少。此外,群眾可通過網絡參與城市管理,在選擇居家養老配餐企業、優化城市公交線路等事務中建言獻策,助力決策更接地氣。數智賦能推動服務升級、流程優化、制度再造,使治理者“看見問題”更“預見問題”,使“接訴即辦”升級為“未訴先辦”,助力廣大群眾更好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

  網上群眾路線,連的是網絡,通的是民心。真正從群眾需求、群眾感受出發,就要少一些“我認為”“我不管”。把群眾“小事”當作自己“家事”,把群眾“難事”當作自己“心事”,讓響應更快速、辦理更高效、反饋更及時、服務更暖心,我們定能用擔當托起群眾的期盼,交出一份份優異的“民心答卷”。

  (作者為甘肅省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