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安寧盤活用好本土資源 厚植廉潔文化底色

2025年05月13日08:31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年初,在安寧市舉辦的“遇見楊升庵”群眾文化活動現場,書法家們齊聚一堂,用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寫下明朝狀元楊升庵所作的《臨江仙》。

楊升庵是安寧的歷史文化名人,也是安寧的一張亮眼名片。今年年初,安寧市舉辦“遇見楊升庵”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楊升庵博物館也於1月正式開館。博物館通過集中展示楊升庵的生平事跡、詩文手稿、題詞碑刻等內容,再現他清正敢諫、不畏權貴的一生。

近年來,為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推動黨風政風社風民風持續向好,安寧市全面梳理本地承載廉潔文化內涵的清官廉吏、名人故居、紅色遺跡、文物古跡、文藝作品、非遺技藝等,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動傳統廉潔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廉潔文化的熏陶。

“要以李方英同志為榜樣,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以更飽滿的熱情和更昂揚的斗志投入工作。”在李方英故居展館內,青龍街道雙湄村的老黨員指著牆上的老照片,向年輕干部講述安寧本土以李方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英勇斗爭的革命事跡。

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安寧市對李方英故居進行全面修繕和有效利用,將其打造成集黨史學習和宣傳教育於一體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積極發揮革命文化的教育、引導和激勵作用,助力全市黨員領導干部在歷史的對比和現實的感悟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革新、自我提升。

“剪蓮花要先定其神、后修其形,時刻注意線條的走向和深度,確保每一刀都精准落在預定位置……就如同做人做事,心中有尺度才能不逾越規矩。”在安寧市金方街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非遺剪(刻)紙代表性傳承人手持紅紙,一邊示范,一邊向圍坐的黨員進行講解。隨著剪刀在紙張上靈活游走,一朵栩栩如生的蓮花綻放,花瓣間鏤空的“廉”字若隱若現。

厚植廉潔文化,關鍵在於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安寧市將繼續依托地域資源和文化特色,豐富和拓展廉潔文化建設的載體與路徑,讓廉潔文化更接地氣、積聚人氣、滋潤心田。(記者呂文康 通訊員李金晟報道)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