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雲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扎實開展受處分人員回訪教育工作——

幫助“跌倒”干部“站”起來再出發

2025年05月13日08:30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聚焦

“剛受處分時,心裡確實有個大疙瘩,總覺得抬不起頭來。通過回訪教育,我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一點兒一點兒重拾干勁。”再一次見到鶴慶縣龍開口鎮紀委干部,受處分黨員王某某敞開了心扉。

此前,王某某因擅自開墾林地,受到林業行政處罰和黨內警告處分。為此,王某某一度意志消沉,覺得自己已經被組織放棄。了解到其思想情況后,龍開口鎮紀委將其列為重點回訪教育對象,以疏導式談心談話逐漸解開了王某某心裡的“疙瘩”,引導其正視錯誤,重燃干事創業的熱情。

這是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嚴管厚愛,把糾正有錯和鼓勵有為相結合的一個鏡頭。近年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深入推進清廉雲南建設干部擔當作為“激勵行動”,扎實開展回訪教育工作,積極為受處分人員“復診”,幫助受處分人員重新站起來,投身到干事創業的浪潮中去。

三軍未動,制度先行。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樹牢按制度機制辦事的意識,努力將工作做得更精、更細,切實推進回訪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楚雄彝族自治州紀委監委制定出台受處分或被問責人員政治關愛回訪談話方案,擰緊“訪前研判+教育關愛+問題整改+評價反饋”全鏈條。在具體實踐中,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實行回訪教育分級負責制,探索“室組地”聯動模式,由相應紀檢監察室、派駐紀檢監察組、鄉鎮紀委綜合運用談心談話、面對面反饋等方式,幫助受處分人員及時正視錯誤、知錯改錯。回訪結束后,進一步拓寬回訪成果運用渠道,將回訪教育與處分決定執行、以案促改促治及干部考核評議相結合,科學建立回訪教育檔案,對每名回訪對象思想狀況、現實表現等作出客觀評價,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省紀委監委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出台工作規定,進一步厘清責任范圍和監督內容,提出15條工作舉措,強化對受處分處理的黨員干部聯動聯訪的工作機制。對受處分后思想消極的干部,密切關注處分執行和日常教育管理監督情況﹔對涉及系統性、行業性違紀違法案件的干部,重點了解其所在單位落實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的情況﹔對年輕干部,在走心式談話中加入重溫入黨誓詞、重讀入黨申請書等環節。為防止“一訪了之”,駐省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還建立回訪教育工作台賬,全面掌握受處分人員思想、工作、學習等方面的情況,對綜合評價較低的重點人持續跟蹤,適時再回訪。

開展回訪教育,就是要“訪”掉受處分人員的思想包袱,“育”出大家敢為善為有為的干事創業新熱情,最大限度地挽救那些知錯能改、擔當作為的干部。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馳而不息、綿綿用力,一步一步抓落實。

“零距離、面對面”傾聽心聲,走訪領導同事、干部群眾,看工作成效、聽群眾口碑……昆明市紀委監委、市委組織部聯合對受處分人員開展回訪教育,對處分影響期滿的人員開展綜合評價,對真誠認錯悔過、表現特別突出、干部群眾認可度較高的干部建立正面清單。通過自身認錯悔過、群眾評價認可、本單位黨委(黨組)綜合評價、紀委監委建立清單、組織部審核把關,多方合力幫助“跌倒”干部重整旗鼓,“掉隊”干部跟上步伐,激發受處分人員干事創業新動力。

回訪一人、教育一群、影響一片。思茅區紀委監委扭住目標不放鬆,回訪前,根據受處分人員的犯錯性質和情節、處分類型、處分期間個人表現、性格特點等區分情況、分類處理,因人因事施策,對存在錯誤認識的,耐心細致做好解釋疏導﹔對壓力大、情緒低的,心理疏導卸包袱﹔對受處分后仍有不良表現的,及時敲響警鐘。回訪結束后,認真梳理談話記錄,核實實干實績相關材料,並根據回訪和日常工作了解情況,對受處分人員思想認識、態度轉變、工作狀態、干部群眾反映等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形成回訪對象的精准“畫像”。對轉變較大、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回訪教育對象,建立正面清單﹔對回訪教育效果不明顯的,進行跟蹤回訪,定期向所在黨組織反饋,督促其壓實日常教育管理監督責任。

“回訪教育不是機械式走一走、談一談,需要注重全環節、全層面的溝通交流引導和全方面、全階段的關懷評估。”基於這樣的認識,瀘水市紀委監委會同受處分人員所在單位共商共議,精准制定個性化回訪方案。特別是注重梳理案件材料,分析可能存在的思想問題和工作困難,制定出詳細的回訪計劃。回訪時,採取個別談話、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了解受處分人員思想認識、工作態度、生活狀況等方面的變化,引導其放下思想包袱。回訪后,綜合評估回訪情況,為干部管理和使用提供決策依據,並進行分類管理,推深做實監督執紀“通篇文章”。(記者 楊富東)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