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二次元產業如何破題

2025年04月22日08:25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本報美編 張維麟 畫

  背景

  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雲南居民在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支出不斷增加,為二次元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雲南在冊動漫行業公司相關企業有3600余家,參與人數達萬人的大型漫展活動近20場次,二次元愛好者群體規模較大,且呈逐年增長趨勢。

  話題

  雲南在二次元產業發展上具有一定優勢,但產業鏈不完善,經濟體量規模較小,缺乏有效引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二次元產業壯大。如何突破認知壁壘,構建生態閉環,推動雲南二次元產業特色化、高質量發展?

  現狀

  缺乏專業人才機構與本土IP

  二次元產業涉及多個領域,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及相關機構。雲南雖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相關企業,但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從業者相對不足,缺乏具有影響力的創作者和專業團隊。以Coser(角色扮演者)為例,雲南本土大V粉絲量僅為十萬級,但全國多地卻擁有較多百萬甚至千萬級別二次元博主,這也意味著雲南省漫展等活動往往需要重金邀請外省博主站台。在B站的“宅舞區”,雲南籍博主不在少數,但缺乏本土MCN公司等相關力量加持,均處於單打獨斗狀態,甚至刻意隱藏其地理信息,以避免被問及雲南二次元產業薄弱的情況。

  從產業端看,雲南目前幾乎沒有專業從事二次元產品開發的源頭企業,僅有簡單銷售途徑,且雲南二次元市場多為外省入滇企業,缺乏本土資本的投入。以昆明某商場為例,負一樓匯聚有泡泡瑪特、三月獸等國內二次元領域頭部品牌。后者在去年年底剛開業時,採取“城市限定”的方式銷售手辦,曾出現排隊搶購現象,但熱潮過后該店門可羅雀,本土品牌缺乏使商業運作喪失了話語權。同時,目前昆明擁有50余家谷子店(專門售賣二次元IP文創周邊的商店),大都零散游走在37個主流商業體的角落,缺乏規模效應。

  問題

  商業模式與文化認知尚不成熟

  據了解,雲南幾乎每周都有大大小小的二次元相關活動,但大多是商家組織的小規模銷售活動,收效甚微。目前,雲南上規模的二次元活動僅有CCG Wild雲南動漫游戲博覽會、YCG雲南動漫游戲嘉年華等少數幾個,后者承辦方負責人介紹:“雲南90%的二次元活動參與人物不到千人,且都沒有盈利能力。目前雲南的二次元經濟還是作為商業營銷的配套手段,缺乏獨立的商業邏輯。”

  另一方面,雲南對二次元產業的支持較少。據了解,2006年被雲南從上海引入承接大型二次元活動的某行業龍頭公司,在前期曾獲得政府在資金、場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但后來逐年縮減,目前已沒有任何支持。在活動流程審批上,以該公司最近承辦的GSCG雲南動漫游戲嘉年華為例,需要先后向各相關部門報備,前后花費在3個月以上。“在北上廣很多類似活動一個月左右就能審批完。在昆明,我們大公司熟悉流程已經很快了,其他小公司往往需要提前半年。”該公司負責人說。此外,一些小型商業二次元活動缺乏行業規范,發生過原定三天的漫展開展第二天主辦方就收取門票跑路等情況。

  文化認知差異較為普遍。一家專業媒體認為,雲南二次元產業供給失衡,二次元愛好者群體對於次元商業內容的需求卻極其旺盛,但市場的主導仍然缺位。二次元文化作為新生事物,存在明顯的代際認知差異。二次元愛好者以90后、00后為主,記者採訪了解到,他們認為二次元活動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可以了解和學習不同虛擬角色背后的精神意義,緩解壓力與放鬆身心,還能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他們的父輩則認為,二次元文化普遍包含不良內容,並且會分散孩子的專注力,嚴重影響學習。

  這種二元對立也延伸到官方與民間。雲南省幾乎所有二次元相關活動的主辦方均為民企資本、大型商圈,由官方舉辦的活動較少。二次元產業尤其是漫展、漢服秀等活動是會展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發展如火如荼,但這些因素制約了二次元產業發展壯大。

  建議

  加大扶持力度做強特色產業鏈

  雲南多家二次元從業公司提到,其業務范圍已輻射到全國,外省多地均對二次元產業發展給出較好政策。例如:北京出台“動漫行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並強化金融支持,助推二次元產業成果轉化。上海文旅、團委、商務和城市規劃等多部門聯動,將商場、景點與二次元潮流文化融合構建二次元經濟新業態,並建設二次元城市地標。廣州則對研發創新、人才引進、舉辦賽事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

  受訪人士建議,鄰近的四川省值得雲南效仿。其政策規劃與產業園區建設先后出台了多個直接或間接的政策文件,對二次元相關產業進行獎勵。打造重點產業載體天府國際動漫城,為動漫企業提供游戲版號上線、產品運營推廣、股權融資、免費獲得投資機構資源對接等一系列政策紅利。推出 “文創通”產品為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培育“文創金融+影視+IP+電競”等模式,借助四川省動漫游協同創新中心,聯動高校優化動漫人才培育儲備,努力塑造一批當地動漫品牌。

  新中國成立初期,雲南在兒童漫畫、戲劇方面曾位居全國前列,后期原創漫畫期刊《漫畫派對》及系列刊物《阿衰》等也曾風靡全國,漫畫家李昆武的《雲南十八怪》走向海外。近年來,《山的風》系列圖書、《胡不蘿卜》等戲劇也紛紛獲獎。雲南一漫畫傳媒公司負責人認為,雲南省二次元產業比較明顯的優勢是生產原創內容,應加強與文旅產業、教育產業、科技產業的合作,著力打造具有形象力的本土IP。

  另一方面,二次元文化往往能起到極強的本土文化宣傳效應。例如三星堆博物館與國產游戲《原神》的聯動,讓三星堆文化爆紅到海外。近年來,楚雄彝繡等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紛紛嘗試以動漫等新形象出圈,雲南可借鑒《黑神話:悟空》與山西古建筑的深度綁定模式,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二次元創作扶持,借助市場流量,擴大雲南省在年輕群體中的文化影響力。

  業內人士同時也指出,必須加大對雲南二次元文化的宣傳普及力度,讓不同年齡段人群提升認知度。此外,中國二次元產業對周邊國家的輻射作用很強,雲南一些動漫公司多次收到泰國、越南方面的辦展邀請。與大理巍山高度相關的網絡漫畫《天官賜福》也在東南亞地區頗具影響。雲南可緊密結合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將二次元文化作為擴大國際交往的有力途徑,嘗試研究與周邊國家二次元產業協同發展的可能性。

  記者手記

  雲南二次元產業的突圍之戰,實則是傳統文化大省擁抱新經濟形態的轉型縮影。二次元產業不興的背后,暴露出的是文化治理體系與Z世代消費需求的適配難題。雲南在原創內容生產和本土文化資源方面優勢明顯,應該積極借鑒外省成功經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度挖掘本土特色,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交流合作。同時,可從資金及政策方面給予相關產業支持,鼓勵內容創新,讓阿詩瑪、潑水節等文化符號在虛擬世界中獲得新生。當政府引導力、市場驅動力、文化創造力形成共振,“二次元+”或將成為雲南文化產業彎道超車的新引擎。(記者 吳沛釗)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