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財經職業學院學校文化建設出“新招”
一枚校徽的誕生

新學期開學,雲南財經職業學院剛入職的37名教師在“開學第一課”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枚嶄新的校徽。
徽章正面,以“鼎”字為核心,筆畫構成“四梁八柱”的圖形,融合了古幣、圖書和地球的元素。“鼎”字代表著學院悠久的辦學歷史﹔書形和古錢幣圖案的組合則傳遞出“財經”學院的辦學特點﹔圓形象征全球,寓意學院的發展願景——建設服務、助推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面向世界的職業院校。
凝聚著全校師生集體智慧的新校徽。人民網 尹馨攝
“進到財職院,就是財職人。”雲南財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張金甫拿起校徽,“希望大家時刻牢記校徽背后所代表的身份標簽。”
小小一枚校徽,凝聚著該校辦學90年的篳路藍縷,成為學校文化最豐富的實物載體。
作為雲南歷史上第一所財經專科學校,辦學90年來,雲南財經職業學院扎根雲嶺大地,深耕財經職業教育,為雲南培養了一大批財政干部,積澱了深厚的財經行業教育背景底蘊。
然而,2022年“更換校徽”的建議剛被提出來時,老師們都犯了難。
“近90年的歷史如何融入”“最初幾版設計太像‘拼圖’”“元素堆砌,缺靈魂”……雲南財經職業學院的會議室裡,投影儀的光束打在幕布上,幾名校領導圍坐桌前,桌上散落著設計稿、色卡和馬克筆。
為什麼要設計新校徽?張金甫解釋:“學校發展離不開學校文化的建設,文化建設的本質是精神層面的建設,但也需要物質形態的載體,讓文化看得見、摸得到。因此,一套完整的文化標志,有利於學校文化傳播。”
“既然校徽代表著學校文化,首先要有辨識度。”該校宣傳部負責人首先介紹學校視覺文化識別系統的進展情況,提出新校徽的設計要點。
雲南財經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仲新敲了敲桌面,在討論稿上劃重點:“我校的前身為始建於1934年11月6日的雲南省立鼎新初級商業職業學校,‘鼎’字是重點,校徽應該以優秀的歷史文化為‘底座’,讓學校豐厚的歷史再發展。”
這一建議馬上獲得了全體與會者的同意,核心視覺元素確定下來。
“校徽是學校的‘臉面’,既要傳承歷史,也要有新氣象。”教務處處長李爽提議,設計稿有創新,能體現全球化的視野。
討論熱火朝天,方案也五花八門,卻總覺得缺少細節。
“既然校徽代表著財職人,那所有的財職人都應該參與進來。”張金甫說,“形成學校文化符號的過程中,也在師生的心中形成榮譽感、認同感和文化向心力。”
教學樓、道路重新命名,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人民網 尹馨攝
2022年4月,一份針對學校“校名題寫、校徽設定、校徽與校名組合”的意見征集表發到了各院系,號召全校師生參與設計。活動發布后,學校師生廣泛參與,經各二級學院初步遴選,共報送了25份作品。
智慧會計學院教師王家升提出,將“精益施教”“知識托起”“夢想起飛”的要素組合在一起。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要素過多顯得雜亂”“錢幣太局限”“logo應該以藍色為主色調,象征著勤奮、上進、理智”……學校匯集眾家聲音,制作成校徽征集優秀作品合集,公布在公眾號上。
2020級計算機應用技術1班的學生楊佳積是參與設計的學生代表之一,她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校徽圍繞‘鼎’字,展現財經學子應該誠實守信,在浮躁的時代堅守本心。”
投票環節,2020級視覺設計專業學生蔣舒芸建議:“在‘鼎’字上加一本書如何?強調學校教書育人的職責。”2021級計算機1班學生鄭舒月補充道:“學校給大家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校企合作保障就業,這些優勢也應該體現出來。”
這些提議很快被採納,圖樣重新設計后,畫面愈發簡潔靈動。
一場場討論會接連召開。甚至有退休教師帶來校史資料,晒出老校徽照片:“文化核心以什麼來呈現?能不能把我們的校風校訓加進去?”
90年來,在這所職業院校,“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的校風一以貫之。時代在變化,在踏實勤奮的精神引領和帶動下,創新有了基石,文化有了載體。
融入學校“三風一訓”的觀點一經提出,審定會成員都投了贊成票。張金甫總結道:“學校文化不局限於校園文化,而最終落實到文化治理上,希望基於學校文化的建設,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2022年12月,審定會最終形成一致意見,選定校徽終稿。緊隨一系列文化標志而來的,是更加細化的配套制度規范。
該校以學校章程為核心,推動精准細化制度改革,規范管理。至2024年底,學校共建立校級制度163個,其中學校基本制度2個,黨群建設相關制度36個,行政管理相關制度61個,師資建設相關制度20個,教學科研管理相關制度27個,學生管理相關制度17個,進一步形成“以制度管權、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依制度問責”的良好環境。
2023年7月的畢業典禮上,這一屆畢業生成為了首批新校徽的佩戴者。張金甫和校長鄒麗鄭重地將校徽放到學生代表手上,語重心長地說:“走出學校,進入社會,你們需時刻牢記財職人的身份和校徽傳遞的文化精神,不忘初心。”
校園內隨處可見文化視覺標志。人民網 尹馨攝
又是一年春風至,由書記、校長頒發校徽,已經成為雲南財經職業學院在新教師入職、新生入學和畢業典禮上的固定儀式。
今年,在新落成的校史館展廳裡,最終定稿的新校徽被陳列在顯眼位置——每一筆線條,每一次參與,都匯聚成了奔涌的浪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