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聚焦特色優勢做強產業

雲南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年04月04日08:3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昆明4月4日電 (記者李發興)縣域經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雲南省結合縣(市)主體功能區定位、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環境容量、比較優勢等將112個縣(市)分為了農業縣、工業縣、文旅縣和口岸縣4個類別,出台《關於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各類縣(市)的發展方向和路徑,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育農業強縣

賓川、勐海、瀾滄等34個農業生產條件較好、氣候適宜、特色農業優勢突出的縣,以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共享農業

雲南以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核心指標,將全省34個以農業為主攻方向的縣(市)劃分為農業優勢縣、農業強基縣兩類。其中,農業優勢縣20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0億元及以上。這類縣已形成較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具備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基礎,其核心任務是進一步做強主導產業,提升科技含量,推動全產業鏈升級﹔農業強基縣14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低於50億元。這類縣產業潛力尚未完全釋放,重點任務是挖掘特色資源、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產業組織化水平,加速提升農業發展實力。

針對兩類縣域的獨特性,雲南制定了精准的賦能措施。“通過分類施策、精准發力,形成優勢縣引領突破、強基縣蓄能趕超的發展格局,全面激活縣域農業現代化發展動能。”雲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侯斌介紹。

農業優勢縣主要聚焦“強鏈提質”,為符合條件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等項目提供省級農業專項資金。對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施農業實際資產性投資,若滿足條件,將給予一次性的獎勵與補助。此外,還大力支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農業產業強鎮的建設,積極助力高標准農田的新建與改造。

農業強基縣突出“筑基培育”,對於符合條件的提升農業規模化程度、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提供省級農業專項資金的扶持。結合縣域財政的實際情況,支持強基縣申報中央資金,新建與改造高標准農田,建設重大水利工程。此外,還鼓勵開展涉農領域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持續推動高原特色農業領域的技能提升與增收工作等。

——培育工業大縣

安寧、楚雄、硯山等38個有資源支撐、工業基礎較好、環境承載力強的縣(市),以工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動產業升級,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工業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雲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薛貴輝說,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實實在在地抓項目、幫企業、育產業,助推縣域經濟發展。

目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已成立包保服務工作組,將與州(市)縣(市、區)高效聯動,當好智囊、參謀、推手和幫手,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上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同題共答、同責共擔。

同時,結合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特點,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謀劃產業布局,做到產業發展協同而不內卷。省級層面,將重點推動以鋁銅為主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以銦鉑鍺為主的稀貴金屬新材料、以磷鋰資源優勢為主的新能源電池、以中藥材精深加工為主的生物醫藥、以智能裝備為主的電子信息制造5個具有雲南標識度的特色優勢產業。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圍繞重點產業建立產業鏈圖譜、產業鏈布局圖,招商引資項目庫、目標企業庫,發展優勢清單、要素保障清單、政策支持清單,著力研究清楚縣區到底需要什麼、優勢是什麼、推動企業投資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再進行“上門招、精准招、有效招”。

另外,還將圍繞重點產業發展,以“搭平台、幫企業、促發展”為主題,為各地搭建好平台,通過舉辦“政銀企融資服務對接活動”“雲南制造工業產品供需對接活動”等,實實在在幫企業解決一些問題,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的產業鏈生態,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育文旅名縣

大理、景洪、騰沖等28個山水風光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獨特、文旅資源豐富的縣(市),以文化旅游產業為主攻方向,創新旅游業態、宣傳推廣品牌、提升服務管理水平

旅游是雲南的“金字招牌”,也是惠民大產業。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麗娜說,在培育文旅名縣工作中,省文化和旅游廳將聚焦五個重點,把文旅名縣培育成為“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的生動體驗場景。

守紅線促開發,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科學合理地對文旅資源進行保護和利用。補短板強基礎,實施“景區強基煥新計劃”和“小城計劃”,提升改造一批A級旅游景區,推出一批寶藏小城和煙火鄉村。抓融合強創新,持續做強旅居雲南、生態旅游、戶外運動、研學旅游等業態,推動“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構建多元共生的文旅產業生態。精管理提品質,開展縣域旅游產品和服務標准化建設,強化文旅市場綜合監管,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為游客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樹品牌強宣推,圍繞“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精心打造“一縣一IP”,持續開展線上線下的文旅宣傳推廣。

此外,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在牽頭制定《關於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 打造旅游消費升級版的若干措施》,並將於近期發布,計劃通過打造旅居示范項目、舉辦文旅促消費活動、實施景區門票優惠、開行旅游列車和主題航班、推出信貸優惠產品等措施,深挖文旅消費潛力,這些配套措施將向文旅名縣傾斜。

——培育口岸強縣

瑞麗、勐臘、河口等12個區位優勢明顯、布局有口岸或重點通道、具有較好的對外交往基礎,邊境貿易活躍的邊境縣(市),以口岸經濟為主攻方向,發展落地加工產業、提升通關效能、增強市場活力

培育口岸強縣是雲南省推動新時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雲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俊介紹,口岸強縣的重點任務是發展落地加工、提升通關效能、增強市場活力。

省商務廳將堅持“小切口”謀突破,把優化口岸貿易發展環境的政策措施與企業需求、行業特點、地方稟賦有效銜接起來,創新推出強口岸貿易的政策舉措。

在發展落地加工方面,制定出台雲南省《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為落地加工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實施對落地加工企業廠房建設、改造、租用、設備購置、國內段物流費用和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培育本地企業開展落地加工,吸引外地企業到邊境地區投資興業。在雲南“單一窗口”上線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企業管理等特色應用。

在提升通關效能方面,堅持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和智慧化改造同步推進。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實施“兩步申報”“兩段准入”“鐵路快通”等便利化措施,對五類礦產品和原油進口實行“先放后檢”,對邊民互市進口落地加工企業的商品實施“直通式”通關。

在增強市場活力方面,加強對邊民的政策宣傳和解讀,引導規范發展邊民互市貿易,推動邊民參與進口、運輸、裝卸、經營、加工各環節,推動邊民合作社與落地加工企業構建穩定的供貨關系,培育邊民職業經理人,推動“邊民變電商”“邊民變達人”。引導商業銀行為邊民提供交易資金貸款服務,實施對邊民貸款的貼息政策。創新“邊民互市+合作社(互助組)+落地加工企業”等多種發展模式。推廣“多地備案、多區交易”的改革試點,加強經驗交流和宣傳推介,引導邊民積極參與邊民互市。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