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梅裡時評

數智時代如何共享教育資源

2025年04月03日08:1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新聞隨筆】

日前,四川省基礎教育“網鏈共享計劃”正式啟動,將投入省級資金1億元,組建25個義務教育教學聯盟和10個普通高中教學聯盟,130所優質中小學校將作為“主播學校”,依托“四川雲教”平台向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和義務教育學區持續輸出優質教育資源。當前,如何共享數智時代紅利,不僅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更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直面的現實課題。作為數智時代教育資源共享的新嘗試,四川此舉無疑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思路。

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教室和錄播系統,從“各自突圍”到“全域聯動”,由校際競爭轉向區域協同,不僅有利於建立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體系,也便於實現優勢共享。“網鏈共享計劃”有望打通教育服務的“最后一公裡”,使城鄉學生都能平等地聆聽名校名師教學授課,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每個學生,實現數智時代的教育均衡。

數智時代,我們要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對待教育工作,積極適應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要不斷提升學生在數智化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積極態度和必備能力,從而更好滿足未來個人和國家發展的需求。同時也要提升家庭、社會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認知程度,積極接納、學習人工智能,營造智能應用和家庭人工智能學習的體驗場景,和學生一道用人工智能為學習、生活賦能。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用線上教學替代師生互動。數字時代,應該更加重視、突出師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相長中實現彼此能力的雙向提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呼吁,教育系統應始終確保以學習者的利益為中心,合理利用數字技術來支持基於人際互動的教育,而不是取代人際互動。應始終把學生需求放在首位,支持教師工作,杜絕線上連接替代人際互動。

“網鏈共享計劃”緣起於解決四川省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通過建立“四川雲教”平台,從硬件設備、技術上解決了不同地區、學校間的教育資源差異化問題,但原有城鄉學校師生綜合素養的差別卻依然存在,也是無法回避且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國家和社會應繼續關注和加大對教育薄弱地區的師資、財物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在引入優質課程資源時,原有學校老師應根據學生既有的基礎和水平,有針對性地跟進輔導,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逐步縮小與城鎮地區學生的差距。

共享數智時代紅利,沒有“標准答案”,各地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方積極求解,尋找更為適合的解決路徑。 (作者:萬慧杰,系鄭州輕工業大學講師)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