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西盟:從“看病難”邁向“優服務”

2025年03月15日11:2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從建縣初期的艱難起步,到如今構建起較為完善的醫療體系,60年來,雲南省西盟縣實現了從“看病難”到“家門口看好病”,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西盟縣人民醫院兒科診室醫生娜軟正在給孩子看病。陳龍汝男攝

西盟縣人民醫院兒科診室醫生娜軟正在給孩子看病。陳龍汝男攝

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夯實基層醫療根基

走進西盟縣新廠村村衛生室,村醫岩納格朗正專注地為患者測量血壓。這位有著四十年從醫經歷的老村醫,自衛校畢業后便投身家鄉醫療事業。回憶往昔,岩納格朗感慨萬千:“當年條件太苦了,村裡沒有固定衛生室,山路崎嶇難行,村民健康意識也淡薄,疾病往往得不到及時診治。我隻能背著沉重藥箱,挨家挨戶去看病,疫苗短缺時,還得徒步去縣醫院背回來,每次回來都是滿身泥濘。”

在岩納格朗的辦公室旁,中醫理療室內他的兒子岩先納正忙碌著。受父親影響,岩先納中專選擇中醫臨床專業,如今已在村衛生室工作十年。“雖未親身體驗父親當年的艱辛,但從他講述中,我深知過去不易。現在條件改善了,我們更要全心全意為鄉親們服務。”岩先納堅定地說。

在國家對基層醫療事業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投入下,西盟縣各村醫療狀況迎來巨變。自2010年起,西盟縣積極響應政策,大力推進縣級醫院提質達標工程,開展標准化鄉鎮衛生院建設項目。如今,5鎮2鄉的衛生院業務用房全面建成並投入使用,村衛生室也煥然一新,從簡陋小屋變為寬敞明亮、設備齊全的醫療場所,病房、藥物、器械一應俱全,基礎醫療設備與輔助設備的配備,為鄉村醫療工作開展筑牢根基。

病患家屬在門診咨詢台咨詢。陳龍汝男攝

病患家屬在門診咨詢台咨詢。陳龍汝男攝

基礎設施升級,改善就醫環境品質

步入西盟縣人民醫院,寬敞舒適的門診大樓映入眼帘。診室外,患者關注著叫號屏幕,有序候診﹔藥房門口,人們自覺排隊取藥。這看似平常的場景,是該院多年來提升就醫環境與秩序的成果。

患者娜英感嘆:“以前縣醫院就一棟小樓,空間小、科室不全。現在不一樣了,常見病基本都能在這兒看,醫保系統也越來越完善,看病花費少多了。”在消化內科住院部,患者家屬岩義章正在辦理出院手續。他的父親上周因胃穿孔緊急入院,經醫護人員精心治療即將康復。岩義章感慨:“現在醫院環境好,床位充足,醫護人員專業又貼心。要是以前,等床位都能把小病拖成大病。”

回望1953年,全縣醫療用房面積僅40余平方米。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年來,在政府支持與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全縣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逐年改善。一幢幢嶄新的磚混結構醫療辦公樓拔地而起,西盟縣人民醫院借助“三個一”工程建設,飛速發展,配備CT機、DR機、Q7彩超等先進設備,為患者打造了優質、安心的就醫環境。

西盟縣城區。西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西盟縣城區。西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醫療技術飛躍,守護百姓健康福祉

在西盟縣人民醫院兒科診室,醫生娜軟微笑著詢問一對雙胞胎兒童的病情。今年是娜軟在醫院工作的第三十年,她從岳宋鄉村衛生室起步,后調入縣醫院大內科,2019年兒科獨立成科,她又投身兒科事業。多年積累讓她對兒童病症十分熟悉。

娜軟見証了醫療系統的滄桑變化:“剛到縣醫院時,全院員工不到100人。如今,醫療隊伍壯大,專業人才不斷引進,醫院整體醫療技術水平大幅提升。而且醫院重視醫護人員學習,不管年輕醫生還是我們這些有經驗的,都會定期外出學習,以滿足患者治療需求。”

患者娜兒對此深有體會,她的孩子前段時間突發高燒,在縣人民醫院,醫生借助先進設備迅速確診為肺炎並及時治療。“多虧了醫院的設備和技術,孩子才能這麼快康復。要是以前,還得跑市裡的醫院,既費時間又費錢。現在縣醫院醫療水平提高了,我們看病更方便、更放心。”娜兒感激地說。

過去,西盟縣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有限,縣人民醫院僅能開展簡單手術。近年來,西盟縣緊抓機遇,狠抓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大力培養人才,積極引進緊缺人才,依托幫扶資源,如今縣人民醫院已成功開展44項新技術新業務,顯著提高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推動醫療業務全面發展。

下一步,西盟縣衛健系統將不斷探索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新路徑,提升醫療質量與健康服務效率,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為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保駕護航。(虎遵會、陳龍汝男)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