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賦能營商環境創新優化

在水富市,主營建筑材料銷售的水富融廣商砼有限公司參與了多個重點項目建設。“流動資金短缺問題一度困擾企業發展,在融信服平台注冊並填報融資需求后,銀行迅速對接,僅用10多天就完成900萬元貸款發放,比之前快了不少。”公司負責人汪勤英說。
企業感受的轉變,正是雲南省下大功夫以“數字”之力破解企業融資難的成果體現。近年來,雲南省大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政務服務建設,逐步實現“全程不見面、人工零干預、自動審核、快批快辦”,同時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推動政務數據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域交換共享,真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營商環境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網通辦”更加便利、高效,全省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9.48%、全程網辦率達88.52%﹔實現全國范圍204個事項、西南六省(區、市)190個事項、泛珠區域9省(區)165個事項“跨省通辦”﹔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至50個工作日以內,水電氣網聯合報裝審批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辦企業實現當天拿証、當天開業。
中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營過程中,部分企業受到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困擾。如何解決?雲南給出了破題之道。
按照“數據+政策+金融”服務模式,雲南省創新建設省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由省發展改革委(省數據局)、雲南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共同牽頭建設,運用多維度可信數據對企業進行數字信用“畫像”,打破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能貸、易貸”和銀行“敢貸、願貸”,著力提高貸款的可得性和便利度,打造“一站式”惠企便民服務平台。
2023年3月上線至今,各銀行通過平台向企業授信額從787.5億元增加到2894.5億元,增長267.5%。2024年,平台新增授信超2100億元,惠及經營主體14.6萬戶次,涵蓋批發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制造等多個行業,破解融資難題成效顯著。
“該平台具備數字信用、貸款撮合、政策直達、融資增信四大功能,著力解決‘貸不到、貸得貴、貸得慢、貸不准’等問題。”省數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貸款審核要求,平台通過歸集和共享公共數據,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為企業增信,提升獲貸能力﹔金融機構將產品發布到平台,形成“金融超市”,讓企業能快捷了解各類貸款產品,多方比選確定最佳貸款方案﹔平台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打破地域限制,讓偏遠地區的企業和農戶在線上享受與中心城市同樣的金融服務﹔針對雲南省旅游、鮮花、咖啡種植等特色產業,引導金融機構使用信用數據開發特色金融產品,精准支持產業發展。
目前,入駐平台的銀行網點達4343個,注冊企業超過120萬戶,銀行貸款產品增至993個,與2023年底相比均實現大幅增長。“雲惠貸”“雲旅民宿貸”“金旅貸”等特色產品精准發力,幫助更多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從申請到放款,流程簡便快捷,金融科技讓我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支持。”雲南競成管業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工商銀行雲南省分行創新推出的“雲惠貸”數字普惠融資產品,該公司成功獲得300萬元貸款,解決了企業資金周轉難題。“雲惠貸”產品在融信服平台上線一年多來,累計授信超過17億元。
針對不同人群的貸款需求,該平台還上線了“返鄉人員創業小額貸款專區”,匯聚有關政策和銀行貸款產品,方便返鄉人員高效對接辦理,到去年底累計授信9.9億元﹔銀行與1500家林下經濟經營主體對接,126戶獲得授信6.73億元﹔實現“創業擔保貸”全線上辦,目前累計辦理5.4萬筆,授信118.7億元。
不僅如此,該平台還創新“共保體”方式,在全國率先實現保險上平台,試點上線安全生產責任險、公眾責任保險、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農村住房保險4款保險產品,通過平台直聯保險公司,去掉中介環節,大大降低了保費費率。
讓數據有價值、讓服務增溫度。雲南通過數字產業化的不懈探索,走好營商環境的進階之路,破解企業成長中的煩惱,助力企業在不斷向好的營商環境中“落地生根、枝繁葉茂”。(記者 段曉瑞 楊抒燕)
記者手記
數字賦能,是技術手段的革新,更是營商環境的深刻變革。雲南積極在數字浪潮中搶佔先機,以“數字”之力推動政務服務從“線下跑”向“線上辦”轉變,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也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從融信服平台上線到“雲惠貸”等特色金融產品的推出,數字技術的應用為雲南營商環境優化按下“快進鍵”。通過“數據+政策+金融”的創新模式,讓更多中小微企業實現“能貸、易貸”,金融機構“敢貸、願貸”。這種雙向賦能,不僅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也為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數字賦能,實現了政務服務的高效化、智能化,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讓更多企業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