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大理:“三好”就業穩幸福根基

2025年02月02日08:42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深入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打造以好風景孕育好就業、好產業穩定好就業、好平台帶動好就業的“三好”就業格局,推動旅游服務業就業擴容、高原特色農業就業增收、“新三樣”制造業就業提質。

好風景孕育好就業

大理州充分發揮旅游業產業鏈長、吸納就業容量大的優勢,重構“到大理不是旅游,而是去過另外一種生活”路徑,催生了體育游、團建游、民宿游、旅居游、鄉村游等新業態新場景,努力穩定和擴大旅游產業吸納就地就近就業規模。

大理市把旅游業作為最大的就業市場、最好的富民產業之一,探索實施“旅游+百業”“品牌+百技”“創業+百企”“服務+百問”發展路徑,創新融合康養、旅居、會展、研學、體育等多元化發展模式,做活就地就近就業,全市民宿客棧超過6000家,直接從業人員近1.3萬人,帶動全市農村勞動力就業14.81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64%,好風景成為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有效助力。

劍川縣沙溪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雲南省特色旅游小鎮。依托“一鎮帶七村”農文旅項目,沙溪鎮積極發展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產業,涌現出酒店民宿服務員、職業養馬人、旅拍人、咖啡師、面包師等就業崗位,重走茶馬古道、鬆茸採摘、草原放牧等沉浸式旅游產品頗受好評,目前已有3500多人就地創業就業,直接或間接從事旅游服務業。

好產業穩定好就業

產業好就業就穩。大理州依托建在“家門口”的產業,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企業、就業“三業”聯動,有力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賓川縣是全國縣級規模最大的早熟鮮食葡萄生產基地、全省重要的出口水果蔬菜商品生產基地,也是國家第三批雙創示范基地,有“中國水果之鄉”的美譽。賓川縣創新推廣“企業聯產業帶就業”發展模式,全縣水果種植面積37萬畝,果蔬產業年用工量達1400萬人次,實現“人均1畝水果地、人均水果產值2萬元以上”的高質量就地就近就業發展之路。目前,全縣果蔬產業共帶動20余萬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同時吸引周邊縣市2萬余農村勞動力到賓川務工。

作為綠色硅光伏、新能源電池、新材料產業園區,祥雲縣經開區堅持以園區聚產業、聯企業、促就業,實施新能源新材料和先進制造產業人才“一縣一品”示范創建,全力以赴發展園區經濟,擴容本地就業“蓄水池”,拓寬就近就地“打工場”。目前,祥雲經開區入園企業104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9戶、規模以上服務業9戶,吸納1萬余人就業。僅鴻新新能源科技(雲南)有限公司每年就可穩定吸納1000余人就業。

好平台帶動好就業

大理州堅持以孵化園區建設帶動創業、以培樹典型引領創業、以政策激勵幫扶創業,大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以人興業、以業留人,不斷促進“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型發展。目前,全州建設各級各類創業孵化平台37家,實現12個縣市全覆蓋,累計孵化創業團隊2998個,實現帶動就業3.94萬人。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東蓮花創業孵化園依托東蓮花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優勢和巍山“中國名小吃之鄉”的影響力,加大對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服務創業群體的孵化力度,帶動更多村民就地就近就業。目前,孵化創業者117戶,帶動穩定就業619人,園區內年創業銷售收入近1500萬元,園區外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從事種植、養殖、民宿客棧、物流交通、旅游銷售等相關產業1000余戶。

彌渡縣依托蔬菜產業優勢,通過健全政策措施激勵返鄉創業、提供優質服務增強創業本領、依托產業優勢建設返鄉創業園等措施,進一步整合政策、資金、土地、人才、技術、勞動力等要素,鼓勵、吸引更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目前,全縣返鄉創業5000余人。其中,耘飛返鄉創業園帶動300多人創業,發展現代蔬菜設施大棚1500畝,帶動就業2470人,獲評2023年雲南省“彩雲雁歸”勞動者返鄉創業園。(記者 曾濱)

(責編:木勝玉、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