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觀雲台 | 首個“非遺版”春節,來雲南過個七彩年

2025年01月27日08:31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大街小巷,一盞盞火紅的燈籠高高挂起,像把日子都映得滾燙﹔集市之中,攤位上的春聯層層疊疊,滿是吉祥寓意﹔游子們步履匆匆,行囊裡裝著思念,奔赴那桌團圓飯……

乙巳蛇年春節即將到來,這也是“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人們迎來的首個春節。

在雲南,一場場非遺盛會熱鬧開場,各民族同胞載歌載舞,歡慶新年的場景輪番上演。縱使各民族年俗各具特色,卻都承載著對新年的美好期許。新年一起打卡七彩雲南,一同探尋“最雲南”的新年韻味。

圖源:“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

圖源:“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

踏入雲南,漫天雲霞絢麗變幻告訴你,這裡為何被稱作“彩雲之南”。

大理蒼山在新年瑞雪中若隱若現,麗江古城在紅燈籠映照下滿是新春祥和。

曲靖市羅平縣的油菜花海,在新年的暖陽下悄然孕育著金黃的希望。

當新年第一縷陽光洒下,人們在迪慶藏族自治州梅裡雪山虔誠合起雙手許下新年心願。

東巴文書寫的對聯。其中右:福星高照家富有,左: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蛇年大吉。徐俊 攝

東巴文書寫的對聯。其中右:福星高照家富有,左:大地回春人安康,橫批:蛇年大吉。徐俊攝

雲南的民族節慶活動一個接一個。

激昂的鼓點響起,盛裝歌舞不停,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目瑙縱歌節”萬人齊舞,我們在新年裡傳承非遺韻律。

射弩技藝、旋轉陀螺、斗牛活動……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花山節“水靈靈”地開場,讓人忍不住躍躍欲試。

若你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看完了節奏輕快的煙盒舞,別忘了欣賞精美的建水紫陶,感受傳承千年匠心的陶藝魅力。

“目瑙縱歌節”狂歡現場 顏秋 攝

“目瑙縱歌節”狂歡現場。顏秋攝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彝族花腰女子舞龍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彝族花腰女子舞龍。

夜幕降臨,雲南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廣場舞風格。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彝人古鎮,跳左腳舞、唱小調,“彝”式感拉滿!

在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的獨克宗古城月光廣場,大家手拉手圍成圈,在熱情奔放的藏族鍋庄舞中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火把節現場表演。李茂穎攝

火把節現場表演。李茂穎攝

“年味”伴著“茶氣”,也成為了最流行的“春節”款。

瀾滄江邊,忙麓山上,連片的密林裡昔歸古茶樹混生其中,在臨滄市臨翔區邦東鄉昔歸自然村,沏一壺好茶觀雲海,抒寫闔家團圓裡的溫馨慢生活。

在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峻嶺崇山間,景邁山古寨和古茶林已靜立千年,布朗族和傣族同胞傳承著古老的制茶工藝,新年裡茶香依舊,靜候茶客。

手工制作茶葉。瀾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手工制作茶葉。瀾滄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游子們踏上歸鄉路,建水燒豆腐在火塘邊滋滋作響,勾起了兒時守在火塘邊,眼巴巴盼著吃豆腐的饞意。

一壺香氣醇厚的保山小粒咖啡,溫暖了每一個歸鄉的旅人。

阿媽在灶邊忙碌許久,一口暖乎乎的臨滄佤族雞肉爛飯驅散了旅途中的所有疲憊。

圖源:“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

圖源:“雲南發布”微信公眾號

來雲南品一碗鮮香濃郁的奇妙山珍、游一個特色休閑街區、賞一場傳統與科技融合的戲曲、體驗一次城鄉融合的傳統年俗……這個春節,雲南,等你赴一場新年之約!

記者:李茂穎

制作:孔琳清 徐 俊

統籌:朱思雄

鳴謝: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出品:人民日報社雲南分社

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