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國內

2025年一季度金融市場積極因素多

2025年01月21日08:22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25年一季度金融市場積極因素多

  2024年金融發展成色如何?央行近日發布的2024年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2.26萬億元。2024年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0%,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7.3%,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1.4%,降幅連續兩個月收窄。

  作為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鬆緊變化的領先指標,M1能直觀體現市場經濟的活力,流動性僅次於流通中貨幣(M0),M2則同時反映現實購買力和潛在的購買力。

  “M1、M2增速提升是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各項增量宏觀政策逐步起效的重要表現。”全國青聯委員、中國銀行業協會研究專委會主任、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楊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2024年8月份專項債發行提速以來,財政資金撥付支出明顯加快,大量的財政存款轉化為企業和居民存款,推動M1、M2增速上升。其次,在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市場風險得到緩釋的帶動下,經營主體的預期正逐步改善,社會融資需求回升明顯。此外,2025年春節提前至1月份帶來的錯位效應使企業集中發放工資和獎金的時間隨之提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居民活期存款增長並帶動M1增速提升。

  央行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8.09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2.72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73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5萬億元。在廣發証券資深宏觀分析師鐘林楠看來,居民中長期貸款由於2024年12月地產銷售改善而好轉。他認為,2024年前11個月新增人民幣信貸明顯同比收縮,2025年有望重回同比正增長。

  “2024年年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余額為40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比上月高0.2個百分點。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張文紅表示,從結構上看,2024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主要呈現四方面特點,即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貸款保持合理增長、金融體系配合財政持續發力、企業債券融資高於上年同期水平、表外融資中的信托貸款同比多增。

  回顧2024年貨幣政策的調整軌跡,央行兩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共1個百分點、兩次下調央行政策利率共0.3個百分點。“(調整)力度都是近年來最大。”央行副行長宣昌能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貸款利率穩步下行,12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約為3.43%,同比下降0.36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約為3.11%,同比下降0.88個百分點。

  他尤其提到在利率傳導上,央行明示了主要政策利率,逐步理順由短及長的利率傳導關系。同時,強化利率政策執行,治理資金空轉,大力整改手工補息,優化對公存款、同業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節省銀行的利息支出,為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平衡銀行可持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來自信貸結構優化方面的數據是:2024年年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1.9%,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6%,繼續高於同期全部貸款增速。

  對此,宣昌能解讀稱,央行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有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首貸戶,以及對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年末,銀行營銷對接項目達2.2萬個,已簽訂貸款合同等待企業隨時提款金額達到8389億元。”

  “在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於首位。”央行新聞發言人、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他舉例說,科技金融方面,除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外,央行深入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優化科技企業跨境融資制度機制,構建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體系。在綠色金融方面,央行優化碳減排支持工具,在上海試點將支持范圍擴展到低碳轉型。在普惠金融方面,央行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從2%降到了1.75%,額度增加了1000億元。“目前,各領域政策框架基本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五方面實現全覆蓋,成效持續顯現。”鄒瀾說。

  對於下一步政策考慮,鄒瀾介紹,央行將制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導意見,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細化政策舉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舉措方向包括三方面,即強化正向激勵,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拓寬融資渠道。

  眼下,2025一季度經濟能否實現“開門紅”受到關注。楊赫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信貸市場和債券市場有不少值得關注的積極因素。“一是2024年四季度以來的各項增量政策效果將會進一步顯現,提振市場主體的信心,二是一季度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或將進一步明確全年經濟工作重點,為信貸投放和債券投資指引更加具體的方向,三是一季度的農歷春節是消費市場的傳統旺季,也將催生各類消費相關的金融服務需求。”楊赫同時補充說,在關注內部因素的同時,也要重視外部風險的新變化,並前瞻做好相關風險預案。

  “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也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四季度例會提出的重要內容。該例會明確提及“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看來,除央行釋放下階段貨幣政策調整利好信號外,財政部也透露了財政赤字規模及赤字率將進一步提升的信號。他認為,大力挖掘內需,滿足企業和居民資金需求將成為2025年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發力方向。加之基數效應影響,預計主要金融數據有望明顯轉暖。(朱彩雲)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