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之寶”再現明初親王生活樣貌
山東博物館歷時兩年多籌備的重磅展覽“魯王之寶——明朱檀墓珍藏”於近日開展。展覽從“明初王府生活”的角度展開策劃,精選682件(套)文物,涵蓋金器、玉器、服飾、漆器等多個品類,展出文物數量、規模、規格均前所未有,生動呈現了明代初期親王的生活樣貌。
“明魯王朱檀墓是1970年至1971年由山東博物館主持發掘的考古項目,共出土文物1116件/套,種類豐富且大部分保存狀況良好。其中,服飾類文物制作精良,體現了明初高超的工藝技術,而家具和生活用品等則對研究明初器物的形制和演變提供了重要參考。”山東博物館典藏部館員韓敏敏介紹。
展覽按照器物的類別共分為五大板塊,其中序廳介紹明代初期藩王的分封情況以及朱檀的身份背景﹔第一部分“承運藩屏”展出昭示明初藩王等級身份的禮儀內容,比如冕弁冠服和車馬儀仗﹔第二部分“安榮養尊”展示明初藩王府的生活用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明初親王的生活狀況﹔第三部分“魯府奎壁”展示朱檀墓出土的琴棋書畫、文房用具﹔尾廳部分介紹魯荒王墓葬的基本情況。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九旒冕也位列展廳中,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初期的冕冠實物。與九旒冕形制一致的紙冕、果核珊瑚帽珠、交領短袖黃綾袍、交領窄袖黃緞袍等多件珍貴藏品均為首次展出。
此次展覽還第一次完整展出了六件木翣,即遮障魯荒王棺柩的儀仗用品。這些文物對於了解明代歷史、研究明代社會文化均有重要意義。
本次展覽的另一亮點是展示了以魯荒王墓出土《金碧山水圖》為原型重新描摹的畫作並以視頻的形式向觀眾展出,這是山東博物館文物保護技術的最新成果。“我們的修復師用最先進的測繪技術對原圖的線條和殘存顏料進行提取和檢測,通過MSI多光譜拍攝,並對該畫重新描摹填色,摹繪了這幅山水圖。”山東博物館文物保護部副主任魯元良說。(記者宋喜群、馮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