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特別報道
昆明托管磨憨建設全面起勢 發展格局加快打開
2021年12月3日,中國昆明站內的復興號“綠巨人”、老撾萬象站內的“瀾滄號”動車組列車緩緩開動,一段雙向奔赴的旅程就此開啟。
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以來,客貨兩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加速向這條“黃金大通道”匯集。大通道在中國境內一端是省會中心城市,一端是國家級一類口岸。思路一變天地寬,2022年4月28日,雲南省委、省政府決定由昆明市托管西雙版納州磨憨鎮共建國際口岸城市。
磨憨口岸。
昆明自此多了兩個全國“唯一”: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城市,全國唯一擁有自貿、經開、綜合保稅、跨境合作“四區”疊加優勢的城市。
昆明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老鐵路“四好”建設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托管磨憨作為擴大對外開放的破題之舉,積極開拓創新,推動磨憨開發建設按下“加速鍵”、駛入“快車道”,磨憨發展全面起勢,發展格局加快打開。
大通道蓄積新勢能
“如今的磨憨變化太快了,充滿機遇!”潘俊明一大早坐上昆明開往磨憨的D87次列車,這次是專程去磨憨考察法律服務市場。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日,中老鐵路開通運營滿3年,累計發送旅客超4300萬人次。
每天往來不停的列車,搭載著南來北往、奔赴夢想的人們向磨憨這座邊陲小鎮而來。
“接待的考察團隊、客商絡繹不絕。”一位磨憨—磨丁合作區的官員頗有感觸地說道,“磨憨不僅僅是天氣熱,現在人氣更熱!”
列車行駛在中老鐵路上。
托管以來,昆明市創新建立跨區域產業協作機制,把磨憨作為全市各縣區招商引資、加快發展的重要平台,舉全市之力推動磨憨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到磨憨實地考察、尋求合作,磨憨成了昆明招商引資的“金名片”、承接產業轉移的首選地。
2024年,磨憨—磨丁合作區吸引70家企業簽約、69家企業入駐、59個項目落地。
中老鐵路上,列車川流不息﹔中老邊境上,磨憨口岸客貨繁忙。
據磨憨邊檢站統計,2024年,磨憨鐵路口岸驗放出入境人員30萬余人次,磨憨(公路)口岸驗放出入境人員200萬余人次,均創歷史新高。
滿載泰國榴蓮的列車。
磨憨(公路)口岸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是中老兩國的國家級一類口岸。裝滿熱帶水果的大型貨車一輛接著一輛在口岸前排隊通行﹔另一側,口岸提升改造工程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產業”的標語赫然醒目。
磨憨(公路)口岸將由現雙向2車道擴建至12車道,同步配套建設邊境立體防控、海關、邊檢查驗卡口等設施。提升改造后,口岸吞吐量將達到1300萬噸,並按照到2040年2000萬噸吞吐量預留發展空間。磨憨—磨丁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龔雲尊介紹:“提升改造后可滿足口岸未來20年不落伍,並全面提高口岸智能化水平,將極大提高口岸通關效率,老撾乃至於中南半島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跨境旅游列車“星光·瀾湄號”。
2024年,昆明加快推進南向國際陸海大通道建設,開通全國首列跨境旅游列車“星光·瀾湄號”﹔拓展開行“瀾湄快線+”系列國際貨運班列,中老鐵路與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實現聯動發展﹔創新開行昆明安寧至泰國拉廊的“昆明陸港號”多式聯運列車,開辟了經陸路聯通印度洋出海口的新通道﹔中老鐵路城市聯盟正式成立﹔啟運港退稅政策擴圍,磨憨鐵路口岸獲批離境港﹔國務院批准增設磨憨口岸(含磨憨鐵路口岸)為藥材進口邊境口岸……作為我國通向東南亞國家的重要陸路通道之一,中老鐵路、昆曼公路關鍵節點的磨憨,大通道優勢正加速向這裡匯聚。
承載力再上新台階
通道經濟要變口岸經濟,必須發展產業。
在昆明市社科院副院長馮瑞看來,基於當前形勢的對策是推進磨憨承接產業轉移基地建設。推動跨境產業聯動發展,以面向東南亞市場為導向,積極承接東部省市的家電、電子產品、輕紡、農機的加工制造、組裝等產業,用好RCEP原產地規則和關稅減讓,吸引企業在磨憨設廠生產。同時,積極推動東部企業聚焦出口導向和邊民互市商品落地加工,形成“集貨、建園、聚產業”發展模式,打造在國內和東南亞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推動“樞紐型口岸+加工產業基地”發展,創建國家加工出口貿易產業園。
南坡國際產業合作區是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承載產業發展的主陣地,發展規劃為聚焦出口導向型、勞動密集型等產業,構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以及吸引重點企業投資的產業聚集示范區。
南坡國際產業示范園。
臨近春節,小鎮東部,南坡國際產業合作區的工地上仍然燈火通明。
繼中老鐵路開通運營3周年之際,南坡國際產業示范園開園后,國際貿易流通加工產業園趕在2025年元旦前提前封頂,這幾天仍在日夜趕工。施工方雲南建投集團西雙版納指揮部指揮長范澤宇介紹:“我們要確保2025年5月30日項目竣工。”
與此同時,五華磨憨產業園、海福創兩亞產業園、祿勸縣產業園、東川區產業園、尋甸縣產業園等項目也在加快推進中。
目前,整個南坡國際產業合作區中,南坡國際產業示范園首批7.2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投用,已有12個產業項目落地。雲南銀豐投資有限公司與磨憨—磨丁合作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將在南坡國際產業示范園落地中草藥加工項目。開園的消息讓董事長謝宏星感到欣喜:“老撾有得天獨厚的中草藥資源,運輸到磨憨進行分級加工后,可銷往全國各大藥廠。”南坡國際產業示范園首個投產項目三連制衣生產總監蔣高雲說,到磨憨投資正是看中了這裡的投資環境、支持政策和發展機遇。“一期投資1億元,建設智能化成衣加工生產線。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布置72條生產線,實現年產值10億元。”
南坡國際產業示范園首個投產項目三連制衣生產線。
按照計劃將在2025年5月30日竣工的國際貿易流通加工產業園項目,包括6棟標准廠房、1棟研發中心和1棟后勤綜合樓。其中,標准廠房主要服務於服裝、玩具、小家電、農副產品等的制造、加工,可滿足配套機械、設備的場地需求﹔研發中心將作為磨憨—磨丁合作區產業園的產業研發中心,主要用於工業生產必需的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產品展示、行政辦公等,為園區內的加工制造類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
南坡片區開發建設加快,持續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有效提升了磨憨口岸城市的承載力和品質形象。
磨憨—磨丁合作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賴昱輝說:“隨著整個南坡國際產業合作區建設的加快,磨憨承載產業的能力也得到極大提升。”
對於磨憨來說還有一篇重大文章,就是如何用好用活國際衛生陸港、藥材進口邊境口岸等“金字招牌”,促進口岸功能、口岸經濟和口岸城市融合。
開放度迎來大機遇
面對國家推動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一大機遇,馮瑞給出的建議是:引導中老鐵路沿線城市產業形成“鏈式”發展。
馮瑞分析指出,當前,東部產業不再向低成本方向轉移,而是呈現向產業集群方向轉移的趨勢﹔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優質產業都有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需求。
引導中老鐵路沿線城市產業形成“鏈式”發展,需推進與中老鐵路沿線城市開展產業“鏈式”合作,打造“鏈主”企業在昆明或磨憨,上下游企業在其他城市的產業鏈,以“鏈式”效應帶動產業向中老鐵路沿線城市集聚,昆磨一體化推動中老鐵路沿線城市的資源跨區域、跨境優化整合。
行駛中的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
中老鐵路城市聯盟來得恰逢其時。
2024年11月19日,中國昆明市、老撾萬象市共同發起的中老鐵路城市聯盟在昆明成立,這是昆明攜手中老鐵路沿線城市共同發展的創新之舉。該聯盟發起城市為中國昆明市、老撾萬象市,首批聯盟成員包括中國玉溪市、普洱市、西雙版納州、成都市、重慶市、烏魯木齊市,老撾南塔省、老撾琅勃拉邦市,10名代表共同簽署備忘錄,旨在加強沿線城市間在基礎設施、貿易物流、產業發展、數字經濟、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構建互聯互通城市命運共同體。
這當中,磨憨必然是重要的窗口,也是昆明努力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點。國際衛生陸港“金字招牌”首先讓開放的窗口開得更大、支點立得更實。
隨著進出口貨運量不斷增長以及跨境游持續升溫,對磨憨鐵路口岸的衛生服務、傳染病防控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昆明市全面啟動國際衛生陸港創建工作。
按照《國際衛生條例(2005)》的規定,國際衛生陸港是指建立完善的衛生控制與保障措施、有效的衛生管理制度,能滿足國際疾病及核生化有害因子防控需要,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國際通航陸路口岸,是世界衛生組織對口岸核心能力的國際認証,旨在考量口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目前,我國隻有11個水運口岸和15個航空口岸(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於今年9月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考核驗收)成功創建國際衛生口岸。
2024年12月3日,隨著海關總署向昆明市政府、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授牌,磨憨鐵路口岸成為首個經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國際衛生陸港,填補了我國國際衛生陸港的空白。
2025年,昆明市將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添動力、增活力。積極促進中老鐵路城市聯盟實體化運行,完善聯盟對話、協商機制,加強沿線城市及產業開發園區在基礎設施、貿易物流、產業發展、醫療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構建互聯互通城市命運共同體。以南亞東南亞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城市為重點,持續織密國際友城網絡,在更多領域深化務實合作,更好服務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在此背景下,磨憨的開放空間不斷拓寬,在服務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的作用將日益凸顯。
“以城帶邊”開啟新征程
磨憨的發展既有速度也有溫度。
行政村通往家家戶戶的路面變成平坦整潔的硬化路,村民喝上干淨衛生的自來水, 5G網絡實現全覆蓋。
走進各村寨,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寨門,是一棟棟覆蓋著嶄新藍色琉璃瓦屋頂的吊腳樓,是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是屋新路暢、花香林茂。
什麼是幸福?居住在磨憨的人們回答得很直接:房子漂亮了,出門方便了,學校教學質量提高了,家門口創業容易了,歡聲笑語多了。
尚岡村小組群眾盛裝參加活動。
托管以來,昆明市創新“城區+邊寨”幫帶共建機制,充分發揮省會城市資源優勢,從基建項目、醫療保障、基礎教育、沿邊產業等方面精准發力。以經濟相對發達的主城5區1市對口幫扶磨憨鎮6個行政村,成功打造6個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典范。磨憨鎮成為全國6個邊境小城鎮建設試點之一,磨憨—磨丁合作區被國家民委列入全國“共同現代化試點”。
52個市級部門分批實施154項民生補短板項目,著力解決磨憨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昆三中、雲南師大附小等5所優質教育資源學校幫建磨憨中小學,昆明市延安醫院幫扶托管磨憨鎮中心衛生院,市屬7家公立醫院對口幫扶磨憨鎮11家村衛生室,實現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共享,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則,將城鄉醫保、養老保險等納入昆明市社保體系,讓老百姓得到實惠。
伴隨著一樁樁實事好事落地落實,有力推動了磨憨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磨憨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如今的磨憨,民生有溫度,幸福有質感。(記者吳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