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省市場監管局協同相關部門,主動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加強計量、標准、認証認可和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助力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
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完善量傳溯源體系,建成社會公用計量標准1379項、省級最高計量標准146項,建筑交通專用儀器計量檢校能力居全國前列。獲批籌建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綠色電力)。制定“使用中電子式交流電能表在線校准規范、更換實施規范”,以數據抽檢代替實物抽檢,減少塑料、金屬消耗和電子垃圾700多噸。與中國計量科學院聯合共建瀾湄計量中心,派出技術人員赴周邊國家開展計量檢測服務,發揮計量基准作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雲南省持續強化標准引領,推動標准“軟聯通”。全省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准18項、國家標准1206項、行業標准1624項,發布地方標准3846項,排名全國第12位。建成瀾湄區域標准信息共享服務平台,收錄標准題錄166.71萬條、標准文本62.96萬項,編制《RCEP技術性貿易措施專刊》。開展防水卷材等3項中國建材標准的適應性研究,並轉化為個別周邊國家標准。與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合作共建雲南研究基地,積極開展標准互譯、比對與適用性研究。
認証認可和檢驗檢測技術支撐作用日益增強助力產業發展。全省有機產品認証証書達2759張、低碳產品認証証書達92張,數量均居全國第2位。茶葉、咖啡、蔬菜、堅果、香料和其他飲料作物的有機產品認証面積居全國第1位。“品質怒江”和中老鐵路建設運營2個案例入選2024年度質量認証“小而美”國際互認合作案例。建成全國首家咖啡領域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和6個國家產品質量檢驗中心,全省檢驗檢測機構達2158家,在全國排名第8位,為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下一步,雲南省將進一步提升質量基礎設施軟硬件水平和服務效能,深入開展“一站式”服務,加強國際合作,努力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質量高地。(朱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