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永仁:“幸福裡”的幸福密碼

冬日暖陽下,果建花正在與工友們在永仁縣查利麼“幸福裡”社區食堂門口的桌椅上悠閑地吃著午餐。
果建花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桂花鎮自必苴村人,初中畢業后跟隨哥哥嫂子到浙江紹興的一家紡織廠務工,后來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又輾轉回來到楚雄州元謀縣黃瓜園蔬菜基地務工。一年前,在同村人的介紹下,果建花和丈夫一起來到查利麼“幸福裡”社區。
“幸福裡”產業工人在田地裡管護農作物。普梅嬌攝
“以前在外省打工,工資雖然高,但是生活成本也高,吃住行是一筆大開銷,一個月下來工資基本上沒有結余,離家遠也沒有辦法照顧老人和孩子。”果建花回憶著在外打工的時光,話語中透露著些許酸楚。
早上8點上班,每天至少有130元收入,免費提供吃住,配有衛生間、洗澡室等,每周還有休息日。“我們兩口子都在‘幸福裡’社區務工,工資加在一起一個月有八九千元,坐班車3個小時就能回家。”果建花說,在“幸福裡”社區,工資有保障,還能照顧到家裡。
果建花口中的“幸福裡”社區,是永仁縣創新搭建的一個新型勞務用工平台,主要解決產業發展、企業用工、群眾就業增收等痛點問題。通過建立企業用工信息台賬、務工人員信息庫,服務專員“一人一企、一企一策”對接服務,以勞務承包、勞務派遣等形式,根據企業需求上門提供“管家式”“訂單式”用工保障。同時,租賃盤活閑置校舍、敬老院、辦公樓等國有集體資產,配套建設食堂、洗浴室、洗衣房、文體活動場所等基礎設施,將縣客運企業納入服務網絡,上下班專車接送,免費提供吃住行一體、工作生活學習兼顧的綜合保障,並統一購買工傷保險,打造“拎包入住、送餐到崗、餐后上工、往返接送”的務工環境。
用餐結束后,果建花帶著她的務工小分隊前往查利麼村藍莓基地採摘藍莓。26歲的果建花能吃苦、愛學習,由於做事踏實穩重、工作認真負責,她被推薦當帶班隊長。
剛開始當帶班隊長的時候果建花心裡有些擔憂,沒有從事過類似的工作,更沒有經驗,但很快,她的顧慮就消失了。
“幸福裡”產業工人在吃午餐。普梅嬌攝
當地煙草部門以“幸福裡新農民大講堂”為載體開展產業工人技能培訓班,圍繞移栽、中耕管理、採摘分揀等實用技能,選派煙葉站技術人員和合作社“土專家”“田秀才”開設“田間課堂”,對煙葉生產各環節重點技術要領進行授課講解,提高幸福裡社區工人的技術和能力,對通過培訓的人員發放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証書。
在培訓和實操演練下,果建花對烤煙生產技術從一無所知到熟練掌握。在她的帶領下,採編裝小分隊很受種植農戶的歡迎,幸福裡社區組建了十多支這樣的採編裝小分隊。
“工人經過專業培訓,技術嫻熟,在採烤高峰期,訂單爆滿,供不應求。”她對採編裝小分隊的工作很是滿意。
10月份烤煙用工結束,永仁縣藍莓、草莓等經濟林果迎來集中用工,果建花又馬不停蹄的帶著小分隊穿梭在各大水果種植基地。煙草產業用工與經濟林果集中用工互為補充,實現了“冬春摘果、夏秋烤煙”無縫銜接用工,讓幸福裡工人隊伍一年四季“用工閑不下來,賺錢停不下來”。
與果建花一樣,幸福裡社區大部分務工人員月工資達到了4500元。“幸福裡”社區不僅讓當地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還輻射帶動周邊多個縣(市),到“幸福裡”務工人越來越多,更多的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據了解,目前“幸福裡”社區累計吸納務工人員4771人,為煙草、光伏、電網、林果等企業提供用工27.84萬人次,發放產業工人工資4088萬元。
“在幸福裡工作很幸福,日子很有盼頭。”務工人員在“幸福裡”社區不斷解鎖著“幸福密碼”,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上,人產融合發展的“幸福裡”正展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普梅嬌)
來源:雲南省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