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鎮沅這所小學“出圈”並不是偶然

近日,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直屬小學舉行冬季運動會時,教師方隊頭戴草帽、身披蓑衣、手拿農具的入場短視頻在不少平台發布后,得到了眾多網友點贊、評論和轉發。
認真了解鎮沅縣直屬小學后,會發現該校的這次走紅並非偶然。該校校長李澤榮是這次運動會的策劃人,對於把傳統農耕用具搬到運動會上展示,他說:“這不是一時興起,我們只是把學校的校本課程搬上運動會了。”
學生在插秧。鎮沅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會感恩”是鎮沅縣直屬小學開設校本課程的目的。2007年,李澤榮來到鎮沅縣直屬小學擔任校長,工作中,他發現學生們存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認”的情況,於是在2013年組織學校老師開展以教會學生生活為背景的專項課題研究,並編寫校本教材《我會生活》(分初級、中級、終極),於2015年在學校正式開設課程。
殺雞的方法步驟,煮飯要放多少水,蔬菜的生長過程……校本教材上寫得清清楚楚,配合每天開設的生活體驗課,學生們在校園內自主動手種菜、摘菜、做飯,真正做到了教育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學生在削黃瓜。鎮沅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開設生活體驗課的地方,學生們用來做飯的鍋碗瓢盆整整齊齊地擺放著,牆壁上挂滿了本次運動會展示的傳統農耕用具。火出圈的視頻評論區裡,有人猜測老師手裡拿的農耕用具是借來的,對此,李澤榮說:“這些都是學校老師在脫貧攻堅時期下鄉開展‘挂包幫’工作時收集起來的,平時擺放在學校,也是為了讓學生們多了解一些知識。”
當然,學校對學生的農業技能教學並不只是挂在牆上展示,學校還經常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到田間開展農業勞動。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在“終極版”校本課程裡還設置了野外露營訓練,在老師的帶領下,家長和孩子共同參加活動。五年級學生張子喬在夏天去年參加了露營活動,他說:“我們白天在野外燒火做飯、捉魚摸蝦,晚上睡在帳篷裡,還能聽到蛐蛐聲。”
回頭看,分析鎮沅縣直屬小學冬季運動會“出圈”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老師的裝扮和手裡拿的傳統農耕用具勾起了網友干農活的回憶,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該校花近十年時間精心打造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校本課程,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支持喜歡。同時,網友們對其的點贊好評也更加証明了當下教育和實際生活相結合的必要性。(李多、王楊靜)
來源:鎮沅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