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慰奔波人 溫暖繁忙路(暖聞熱評)
【人物】公共文明引導員張立文
【故事】“快樂星期三!快樂星期三!距離周末還有兩天!”“年輕人很辛苦,明天不用早起了,一覺睡到自然醒,雙休日快樂!”走在北京地鐵東四站站台,時常可以聽到公共文明引導員張立文的熱情問候。在地鐵站做志願服務,他一站就是11個年頭。作為引導員,張立文“身兼數職”:文明引導、幽默問好、免費天氣播報,關鍵時候還提供創可貼、大紅棗……他的敬業與風趣收獲了人們的點贊。
【點評】
身著“檸檬黃”制服,腰別“小蜜蜂”,頭戴“小黃帽”,張立文手上指著方向,嘴裡說著幽默“段子”。簡單重復的工作,他做得有聲有色。問候語隨著日出日落、四季更替而不斷變換,聽到的人會心一笑、心裡一暖。有人說他將地鐵引導做成了一門“藝術”。他卻說:“我說的不是段子,都是生活。”觀察生活的細心與服務群眾的真心,讓每一句真摯的問候都能打動人心。
一句提示或許微不足道,但正是這些微小的積累,構筑起了一座城市文明的基石。每個工作日早晚高峰,6號線列車要駛過上百趟,張立文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提醒過往乘客有序上下車、注意安全。悉心引導下,盡管高峰期人潮如織,但站台秩序依舊有條不紊。每一次微笑引導,每一次耐心解釋,都是對文明觀念的一次播種,讓守護公共文明內化為公眾的自覺和習慣。
平凡的工作何以贏得點贊、引發共鳴?或許正是因為,在地鐵站這樣一個人員快速流動的公共場所,張立文的熱情,撫慰了奔波的人,溫暖了繁忙的路。這樣的古道熱腸就像黏合劑,讓社會共同體基於彼此的信任與幫助更好地凝聚在一起﹔這樣的無私付出,証明了“禮貌但疏遠”絕不是人際交往的最優解,証明了平凡個體釋放的每一分善意和熱情,都足以為他人點亮生活中的一束光。
良好的公共管理與服務離不開有技巧、有溫度的溝通,也需要在細節處釋放善意。對一座城市來說,提升城市的文明水平和人文關懷是優化發展環境、構建城市形象的重要內容。在馬路邊,志願者將非機動車擺正、擺齊,動態管理﹔在社區裡,保潔員與社區居民攜手,清理樓道雜物,消除安全隱患﹔在街道上,執法人員通過印發倡議書、上門宣傳等方式引導商戶規范經營……在尋常生活裡傳遞溫暖,既能體現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水平,更能彰顯一個城市的文明高度。
快樂是一種會“傳染”的情緒,能夠悄然無聲地在人與人、心與心之間蕩漾。一抹微笑、一句問候、一點幫助,縱然微小,卻如同涓涓細流,終將匯聚成溫暖全社會的江河汪洋。期待更多像張立文一樣的優秀工作者接續涌現,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凡成績,為社會的和諧美好添磚加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