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雲岡石窟第16—1窟西壁的粟特商隊畫—— 

絲路旅人 文化使者(博物視界)

武 夏
2024年12月13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絲路旅人 文化使者(博物視界)

  始建於5世紀的雲岡石窟,是中國乃至世界石窟藝術史上的經典,記錄下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歷程。在雲岡石窟中部區域,北魏皇家洞窟第16窟的前壁東側,有一處凸出於壁面的小窟(編為第16—1窟),開鑿年代在5世紀末北魏遷都洛陽前后。駐足仰望,可以在西壁上層發現一支由5名商人和兩匹馱馬組成的域外商隊。東漢以降,中亞商人經由絲綢之路大量東來,貿易活動及文化習俗與中原文化交相融合,影響深遠。通過這幅畫面,我們可以遙想北魏時期東西文化交流的燦爛景象。

  雲岡石窟中的“粟特商人”

  佛教石窟中,商隊題材大多表現釋迦成道后商人供奉佛陀的場景。在第16—1窟這幅佛龕左側的商隊畫面(見圖,雲岡研究院供圖)中,5名商人頭戴尖頂帽,身穿窄袖長袍,腰部系帶,雙手合十,縱向排列,似錯落跪於佛龕一側。這些商人樣貌各異,上方第二名商人深目高鼻,面頰清瘦,蓄長髯,目光看向前方。其余4名商人或目光低垂,或望向前方。畫面下方雕刻兩匹向前行進的馬匹,背馱貨物,右足抬起,動態十足。這些商人與傳統中原人物的樣貌、穿著明顯不同,應是《北史·西域傳》所記“深目、高鼻、多髯,善商賈”的西域商人。這樣的場面,在雲岡第12、17窟中也有發現。

  在西域諸國中,粟特人以善於經商聞名。粟特位於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珊河流域,大約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地處歐亞大陸交通樞紐。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令粟特人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貿易者,推動中原與西域交流互動。十六國以來,粟特商人曾活躍在涼州(今甘肅武威)一帶。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平定北涼后,粟特商人及親屬隨民眾一起遷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從商人的形象及文獻中對粟特人善於經商的記載來看,這支商隊或許便來自粟特。

  雲岡研究院研究員趙昆雨指出,除了這支西域商隊,第16—1窟一些造像的佛衣也借用了粟特貴族的“翻領式”披覆方式。如西壁上層龕佛像的佛衣胸前衣緣為對稱的三角形翻領,東龕坐佛佛衣為雙肩翻領式,北壁上層中央龕內交腳菩薩的披帛也為翻領式。這一樣式在佛像、菩薩像服飾中非常少見,多見於中亞地區嚈噠或粟特貴族的服飾。

  藝術創作源於現實,從這些跡象來看,西域商隊在5世紀中葉已經來到平城,在當時的皇家石窟寺中留下印跡。

  絲路貿易繁榮的見証者

  西域商隊主要通過西北地區的絲綢之路進入中原。商人們長途跋涉,沿途歷經艱難險阻。為保運輸順利,商隊往往由多人組成,甚至有幾十至數百人的規模。但小型商隊也不鮮見。一則唐代吐魯番文書中,記載著外商追討絲綢訴訟的經歷,其中商隊就由兩頭駱駝、四頭牛和一頭驢組成,這與雲岡石窟第16—1窟描繪的商隊規模相近。

  西域商隊的圖像廣泛出現在絲路沿線的石窟中。在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克孜爾石窟,最早開鑿的第38窟有一則“商主燃臂引路”故事畫:閻浮提500名商人行路經過一段黑暗的山谷,商隊首領用白布纏臂,澆上酥油,點燃雙臂照亮道路。畫面中可以看到中間舉起雙臂的商隊首領,以及兩位頭戴尖帽、身著窄袖長衣的西域胡商與馱物的駱駝。敦煌第296窟頂部繪制的《福田經變》故事畫“安設搭橋”中,橋梁兩側分別有牽著駱駝、馬匹的北周漢人商隊與深目高鼻的西域商隊,再現了中外商隊相遇的場景,印証著絲路貿易的繁榮。

  北魏平城的文明互鑒印記

  如果說漢代和唐代絲綢之路的東端是長安、洛陽,那麼北魏絲綢之路的東端,便是平城。通過這條道路,西域各國使節、僧侶、商人、移民源源不斷地向平城輸入各類珍寶、香料、農作物等特產。

  在大同北魏遺址與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們發現大量精美的西域金銀器與玻璃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封和突墓出土的狩獵紋鎏金銀盤。這件銀盤以錘揲法將主題圖像制為淺浮雕,畫面中狩獵者深目、高鼻、長髯,頭戴橢圓形頭飾,頸部佩戴聯珠紋項圈,雙手持矛刺向野豬前額,同時回望身后,單腿抬起以御野豬靠近。相似的狩獵圖銀盤在波斯薩珊王朝非常流行,封和突墓中出土的銀盤應是來自這一地區。

  北魏時期,西域玻璃器亦為備受珍視的外來器物。《洛陽伽藍記》曾記載河間王元琛“常會宗室,陳諸寶器”,酒器中便有“水晶缽、瑪瑙杯、琉璃碗、赤玉卮數十枚。作工奇妙,中土所無,皆從西域而來”。《北史·西域傳》記載大月氏人善於制作琉璃器,曾在平城採礦、制作。這樣的技術交流深深影響著當地工匠,發展出與漢代以來仿玉玻璃完全不同的玻璃制品:漢代玻璃多用鑄造法,追求玉器般的色澤﹔北魏玻璃多用吹制法,追求透亮之美。

  隨著5世紀北魏國力的強盛,西域各國使者、僧侶、商人、工匠及其親屬沿絲綢之路到達平城。他們和漢、鮮卑等民族共同發展了這一地區的農牧業、手工業和商業,各種文化碰撞融合、相得益彰。絲路上穿梭往來的商隊和使團不僅帶動了商業貿易的繁榮,更帶來了物質、思想、藝術、技術的交流,在塑造北魏多元一統的文化面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雲岡石窟第16—1窟的西域商隊圖,正是這段歷史的生動注腳。(作者為山西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