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不斷強化特殊教育三大組織服務體系
讓特殊兒童共享教育陽光
今年秋季學期,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石林縣,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等地的特殊教育學校實現招生辦學。至此,雲南已有90所特殊教育學校(下稱“特教學校”)。
特殊教育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雲南省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強化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的組織體系,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為主體的融合教育服務體系和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服務體系,同時向學前和高中階段“兩頭”延伸,為殘疾孩子提供了更加平等、包容的學習機會,共享教育陽光。
特教學校:為特殊孩子點亮夢想之光
家住昆明呈貢的李麗(化名),是一名殘疾兒童的媽媽。
在今年4月份以前,孩子的上學問題成了她的心病。當看到呈貢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招生的消息時,她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下了。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每一個特殊兒童及其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為了解決呈貢區適齡殘疾學生入學就讀問題,今年,呈貢區利用轄區內的雲南特殊教育職業學院資源,開辦呈貢區特殊教育學校,服務和保障轄區內殘疾適齡兒童就近就便入學。
9月,呈貢區特殊教育學校正式開學,包括李麗的孩子在內的18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順利進入學校學習。這18名學生年齡段涵蓋7—15周歲,其中一年級學生有11名、七年級學生有7名。
開學以來,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在課堂上,老師們耐心引導,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進步,用愛心和專業知識為他們打開知識的大門。
除了呈貢區,石林縣、新平縣、武定縣、寧蒗縣等地在今年也已實現了特教學校招生辦學。
9月18日,石林縣特殊教育學校啟用。圖片來源:石林縣教體局
2022年,雲南在全國率先出台省級“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方案,鼓勵2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辦好一所達到標准的特殊教育學校﹔20萬人口以下的,可在相對集中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或寄宿制學校設立特教班。《雲南省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到2025年,人口超過20萬的縣(市、區)特殊教育學校覆蓋率要達到95%。
“雲南省現有特教學校90所,比2014年增加了31所。”雲南省教育廳基礎教育一處處長晏照華介紹,目前還有9個特教學校在建項目,建成后,全省將實現20萬人以上縣特教學校全覆蓋。其中,保山市、曲靖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實現所有縣全覆蓋,昭通市實現特校和特教班全覆蓋。
融合教育:讓特殊兒童不再“特殊”
在昆明市盤龍區拓東第一小學,台上,語文老師正在給學生講課﹔台下,特殊教育資源老師正關注著果果(化名)的一舉一動,並一一記錄在《課堂觀察表》上。
去年9月,帶有嚴重焦慮情緒的果果轉入拓東第一小學。“剛來的時候,果果的情緒特別緊張,不說話不交流,經常一個人躲起來。”拓東第一小學校長盛自興說,在拓東第一小學,像果果這樣隨班就讀的學生有10人,“他們雖然不是殘障學生,但同樣需要用特殊教育的方法來幫助他們成長。”
作為盤龍區融合教育的先行試點學校,今年3月,拓東第一小學開設融合教育實驗班,設置資源教室,採用平行式小組教學、嵌入式教學和個別化“一對一”教學,為特殊需要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
針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的融合教育實驗班平行課程。拓東第一小學供圖
在特殊教育資源老師和幫扶老師們具有針對性的訓練中,果果的變化十分明顯。“不僅學業成績有所提升,果果的環境適應能力、同伴交往能力也顯著提高。”盛自興說,這樣的變化也說明了融合教育特需學生的成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融合教育是保障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雲南省大力實施融合教育,推進隨班就讀工作,學生規模不斷擴大,隨班就讀學生人數佔到特殊學生總數的54%。
玉溪市在2020年被確定為雲南省特教班試點市以來,在新平縣、通海縣、澄江市開展在普通學校設立特教班的試點工作,40名特殊學生進入特教班學習,促進殘疾兒童與其他兒童在學習、生活、活動等各方面的融合。曲靖市特殊教育學校多年來堅持每個月固定一天讓特校學生進入普校課堂,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生活。昆明學院附屬幼兒園開展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全融合教育模式,探索特殊兒童的早期教育與康復服務模式、“教康整合”引領下的融合教育,讓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共享學習資源、共同成長。
送教上門:讓教育的陽光普照每一個特殊孩子
患有先天性腦癱的康康(化名)今年14歲。
八年前,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團隊第一次見到康康時,他還不會直立行走,隻能雙膝跪地爬行,手指膝蓋布滿厚厚的老繭。從此,康康便成了景洪市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的學生。
對於特殊學生而言,教學與康復都不能一蹴而就。康復訓練中,一個知識點、一個康復動作可能要教幾十遍,老師們通過表揚、鼓勵的方式,幫助康康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通過多年的康復訓練,康康現在已經可以自己吃飯、洗澡、走路,甚至還會打字、網購。”景洪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阿雲清說。
送教上門是針對由於身體原因無法到校學習的重度殘疾兒童採取的一種教育模式,是學校與重度殘疾兒童的一道橋梁,主要是由送教團隊定期到殘疾兒童家中進行授課、輔導訓練,並開展家長培訓。
近年來,雲南各地因地制宜,不同形式、不同程度開展送教上門工作。2013年,玉溪市特殊教育學校在雲南省率先啟動送教上門試點工作,2015年,被教育部正式確定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
玉溪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楊雅婷在給孩子上課。圖片來源:玉溪日報
從最初一學期一兩次到如今每月4個課時,從最初以慰問關懷為主到如今形成系統的送教上門機制,從玉溪市特殊教育學校單打獨斗到多部門主動參與協同配合……在十年的探索與實踐中,玉溪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玉溪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主體,普通學校、殘聯等多部門聯動的送教上門“玉溪模式”。
2021年以來,玉溪市共有370余人參與送教上門工作,每年為近300名重度殘疾孩子送政策、送康復、送知識、送技能,完成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達到5萬余課時。通過送教上門,有8名學生回歸普通學校接受教育,18名學生轉入特殊教育學校就讀。
“大多數學生居住在偏遠地區,送教老師不辭辛勞,在給學生送去知識教育和康復訓練的同時,也為學生送去了溫暖,讓家長和學生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社會的關愛。”晏照華說。(實習生潘子珩參與採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