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呈現歲月溫情和時代印記
《小巷人家》劇照。 出品方供圖
電視劇作為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文藝形式,不僅提供了比歷史記錄更加細膩、溫暖的文化記憶,還構建起普通百姓之間的情感紐帶,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園。近日,由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導演的電視劇《小巷人家》正在熱播。該劇的故事從20世紀70年代末講起,圍繞居住在江蘇蘇州某棉紡廠家屬區一條小巷中的庄、林兩家展開,劇中人共同經歷恢復高考、知青返城、個體經商戶興起、住房制度改革、家電普及、上海浦東開發等歷史事件,讓觀眾在品味這方小院裡的人間煙火氣的同時,感受風起雲涌、變化萬千的時代脈動。
生長於同一時代的人們,總有屬於他們的獨特時光印記。《小巷人家》遵循“年代劇”這一類型對紀實美學的追求,通過大量真實的畫面,展現出動人的、充滿情感的百姓日常生活。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是庄、林兩家即使粗茶淡飯,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是孩子們跑到先買了電視機的人家,簇擁在一起看黑白電視﹔是夏夜一家人手搖蒲扇吃西瓜……看似瑣碎的家長裡短,卻洋溢著值得細細品味的生活氣息。在當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這個娓娓道來的溫情故事提供了一種情感慰藉,打動人心。
這部劇以詼諧幽默、輕鬆有趣的喜劇風格,講述普通家庭的故事和人生百態,揭示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哲學”。劇中,林棟哲活潑調皮,宋瑩與丈夫林工常因兒子的教育問題感到頭疼,但他們始終尊重孩子的選擇,努力將其培養成更好的人﹔宋瑩一家為了攢錢購買電視機和冰箱,過上了極度節儉的生活,有一段時間全家人一直種蛇瓜、吃蛇瓜,但為了幫庄家大兒子庄圖南買自行車,宋瑩又把錢借給他媽媽黃玲……這些磕磕絆絆又苦中作樂的日子,體現了兩家人想把日子過好的共同追求,也蘊含了源於生活的深刻感悟。隨著文藝作品越來越注重面向全年齡段的受眾,這部劇彰顯出獨特的共情力。
《小巷人家》也表現了中國人寶貴的精神品質。劇中,黃玲是一位出色的棉紡廠女工,性格堅韌、質朴,無論是家庭生活還是廠裡的工作,都處理得井然有序﹔宋瑩則熱情直率,是與黃玲形成性格互補的女性形象,各自展現出獨特魅力﹔黃玲的愛人庄老師雖然有點傳統保守,但他執著於教育事業,耐心指導年輕人,反映出老一輩人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崇信﹔林工富有生活智慧,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對妻子宋瑩的尊重和愛護顯而易見……此外,庄、林兩家的鄰裡之情,黃玲與宋瑩的姐妹之情以及年輕一代的友情、愛情等,共同繪制了該劇明亮溫暖的人物畫卷。
《小巷人家》在內容、表達的多種嘗試中,體現出普通人與時代的同頻共振,更借植根於生活的百姓群像,書寫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故事后期,小巷中的人們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映射出人們多樣化的追求。他們都在跟隨時代的步伐前進,而劇中那一幕幕溫馨場景,也長久地縈繞在觀眾的心頭……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1月25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