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是壞情緒啊,沒關系》播出——
愛能撫平一切
《是壞情緒啊,沒關系》海報。出品方供圖
這是一部有點特別的紀錄片,一部分主人公或者他們的親友、師長、鄰居等人的面部打了馬賽克,有的人甚至連聲音都採用了語音變聲技術。在B站出品的這部紀錄片《是壞情緒啊,沒關系》片尾,主創特別感謝所有參與拍攝的“壞情緒”的主人:“你們的勇氣,是穿透黑暗的一道光。”這部紀錄片採用這種方式與觀眾見面,既尊重被記錄者的意願,保護他們的個人隱私,也確保這部紀錄片能夠展現真實事件和現象,增加其可信度。這一舉措,展現出制作團隊的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
《是壞情緒啊,沒關系》於10月10日上線,以恐懼、哀傷、躁動、厭惡、迷茫、焦慮等6種情緒為主題,表現處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人面對工作、情感、升學、就業等人生命題時,遇到的困惑和痛苦以及為尋求破繭之路付出的努力。通過細膩充沛的情感、真實的矛盾沖突、不同的人物命運以及專業、科學的解讀,力圖全面、立體、客觀地呈現跟“壞情緒”有關的林林總總,鼓勵人們正視自己的情緒,接受並擁抱它們。
截至11月14日,該片播放量近5000萬,成為2024年B站紀錄片自制新IP第一名。評論區暖流滾滾,彈幕“加油”刷屏,用戶自發鼓勵片中的主人公,並在評論區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歷,共同正視並擁抱“壞情緒”。有用戶說:“看了開頭就淚流不止,共鳴太深了。”“終於有紀錄片關注負面情緒。抑郁並不可怕。”“敬佩有勇氣的出鏡者和堅持不懈的主創。”與此同時,該片在B站內外熱度攀升,B站多位百萬UP主、一些高校心理專業教師和醫院精神科醫生等自發地推薦和宣傳該片。
片中講述的人物故事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河南女生李悠揚總是看到公交車就覺得它會馬上撞過來,在看心理醫生時又覺得房間角落裡隱藏著一個人。她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幻覺,隻能縮起來。
雲南男孩“辛克萊”在上海讀書、生活,忙碌又孤獨,堆積了許多“壞情緒”,幾近崩潰。醫生在電話裡告訴他媽媽他的病情,媽媽讓他回老家,他卻不情願。
遼寧的一對孿生兄弟都不開心,哥哥至今回憶起多年前高考失利還會痛哭,也會僅僅因為飯團掉在地上而焦躁不已﹔弟弟身患腿疾,常被“開玩笑”的人言語傷害。哥倆長期忍受壓力,不善溝通……
他們的故事引發大量共鳴,他們最終對“壞情緒”的控制和向好的過程帶給觀眾許多思考,讓人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懷、包容和愛多麼重要。
李悠揚在家庭咨詢師和心理醫生抽絲剝繭、一步步幫助她整理情緒后,逐漸鬆弛下來,彈琴、唱歌,綻放出笑容﹔“辛克萊”辭去原來的工作,找到了新的環境和緩解焦慮的方法﹔孿生兄弟重新找回親情和平靜,恢復了正常生活……
跟隨片中鏡頭的觀察,觀眾可以發現,他們“壞情緒”的根源往往與原生家庭有關,而他們的父母幾乎都對親子關系和教育方式進行了反思和改變。比如孿生兄弟的父親表示:“過去以為隻要孩子學習好,家長就盡到了義務。現在孩子在學習上取得了滿意的成果,但也失去了很多。”他說:“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從年輕的時候就要和孩子坦誠地交流、溝通,讓孩子養成吐露自己心聲的習慣。”
《是壞情緒啊,沒關系》專家團隊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生蔡亦蘊想對父母們說,孩子們有一些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比如“我到這個世界上來,到底有沒有人愛我,有沒有人心疼我?我是不是值得被愛?我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她認為,“孩子的心聲是,哪怕自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父母都無條件地愛孩子。孩子希望被寬容地對待”。
另一位專家、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生喬穎想告訴所有人:“你永遠無法抵抗情緒,就像叛逆的孩子一樣,越強勢地鎮壓,孩子的叛逆就越強烈。”她認為,有時候“喪一喪並不是不可以的,它可能是一個自我調整的開端”。
有位被記錄者在經歷過“壞情緒”后,寫了一張明信片,希望通過鏡頭送給“屏幕前的你”:“困難的時候,辛苦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休息一下,找回快樂。”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1月25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