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省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質量等顯著提升——
讓特殊孩子享有公平優質教育

幼兒園教師對孩子們進行康復教育。 供圖
從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到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辦好特殊教育”,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特殊教育普惠發展”,特殊教育在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位置愈加凸顯。
近年來,雲南省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工作,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完善制度體系、強化保障措施,全省特殊教育與全國同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教育質量、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服務網絡100%全覆蓋
2022年,雲南省在全國率先出台省級“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方案,2023年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普惠發展行動被列入雲南省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出台《雲南省特殊教育學校機構編制標准》,2020年省級專門安排1000個特殊教育教師招聘計劃,實招800多人,教師數量增幅達42.7%。2024年省級財政安排預算2.5億元,實現人口超20萬人未建特校縣項目建設全覆蓋。
聚焦特教學校、融合教育、送教上門等相關工作,雲南省不斷強化特殊教育三大組織服務體系建設,構建100%全覆蓋的服務網絡,全面推進特殊教育發展。
——建設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的組織體系。抓住全省實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的契機,“一縣一案”“一校一策”制定特殊教育學校建設項目方案。無障礙環境設施、宿舍安全提升改造、智慧食堂建設……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大幅改善。目前,全省有特殊教育學校90所,比2014年增加了31所。呈貢區、石林彝族自治縣、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武定縣、寧蒗彝族自治縣的特殊教育學校今年實現招生辦學。在建9個項目完成后,全省將實現20萬人以上縣特殊教育學校全覆蓋。
——建設以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為主體的融合教育服務體系。按照《雲南省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要求,目前已建成省、州市、縣市區三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146個,省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綜合管理服務平台為全省各類別特殊教育的管理、咨詢、研究、評估做好指導服務工作。省級安排建設普通學校隨班就讀資源教室674個,各地實際開展工作的有3000余個。
——建設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服務體系。各地落實雲南省教育廳等七部門印發的《關於義務教育階段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指導意見》,因地制宜,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開展送教上門工作,探索出很多很好的路徑辦法。其中,玉溪市作為國家送教上門改革試驗區,“玉溪模式”送教上門案例被教育部推廣。
提質增效普惠融合提升
教育部每年會通過“全國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情況監測系統”下發應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花名冊,各地逐一核實安置。目前,雲南省129個縣市區均成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省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研發《雲南省特殊兒童入學安置評估工具包》,按照“一人一案、分類安置”的原則,適宜安置殘疾兒童入學。據統計,雲南省現有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生44794人,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7%以上,雲南特殊教育學校數和學生數在西部12省份中排名第二。
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倡導特殊教育學校開設學前班(部),鼓勵普通幼兒園招收殘疾兒童隨班就讀。截至目前,全省依托特殊教育學校挂牌的特殊幼兒園7所、開設特殊教育的學前班11所。昆明學院附屬幼兒園開展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全融合教育模式,探索特殊兒童的早期教育與康復服務模式。“教康整合”引領下的融合教育,讓特殊幼兒與普通幼兒共享學習資源、共同成長,此教學研究成果獲雲南省2019年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發展特色職業教育,鼓勵特殊教育學校舉辦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教育。目前,全省開辦中等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學校30所,“一校一品”逐步形成特色,如昆明市盲啞學校的按摩、微型景觀制作,曲靖市特校的京劇臉譜制作、工藝美術,楚雄彝族自治州特校的彝繡等,尤其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特校的紫陶制作相關專業,已成為學校的特色亮點。
不斷強化全省教師隊伍專業素養,提升特教辦學質量。雲南師范大學、昆明學院、普洱學院、滇西科技師范學院4所高校開辦了特殊教育專業,培養特教專門人才。全省特殊教育學校師資來源充足有保障。
大力開展培訓和教科研活動。將特殊教育納入“國培計劃”,2023年雲南省開展了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提升研修班,並分類別培訓骨干教師300余人﹔在滬滇協作項目中申請特殊教育學校內涵發展水平提升項目,2022年和2024年共安排155人赴上海培訓,其中20人跟崗研修﹔組織100余人參加中殘聯組織的“交通銀行特教園丁培訓”等。2022年,全省開展教師康復技能、手語等基本功展示活動,推動各地各校大力開展教師基本功大練兵,促進教師教學技能提升。(記者 陳怡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