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文山州錨定將以三七為主的中藥材產業打造成千億級產業的發展目標——
續寫“南國神草”新傳奇
三七籽。 本報記者 張文峰 攝
藥農採摘三七籽。 本報通訊員 熊平祥 攝
文山三七產業園區。 本報記者 張文峰 攝
古人雲:“北人參,南三七”,三七又被譽為“南國神草”,以它為主要原料配制的雲南白藥、片仔癀揚名中外。北回歸線橫貫境內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三七原產地、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除此之外,文山全境還生長著2247種藥用植物,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在境內常規種植品種有100余個,佔全國常規種植品種的三分之一﹔全州藥材種植面積達230萬畝,居全省第一。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如何把特色優勢產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邁入新時代,文山正奮力補鏈、延鏈、升鏈、強鏈,錨定將以三七為主的中藥材產業打造成千億級產業的發展目標,這棵“南國神草”正續寫新傳奇。
把握時與勢 錨定千億級產業
今年以來,文山三七產業吹響轉型升級號角。11月7日,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單一藥材全產業鏈關鍵、共性技術支撐的工程研究中心——三七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在文山揭牌,由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
該研究中心由“政府+企業+院所”聯建,將把資源保護、科技創新、技術迭代等深度嵌入三七產業鏈各環節,通過產學研協同發展,更好促進三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同時,結合國內外市場需求,拓寬三七應用領域,加快技術成果轉化速度,以科技推動產業發展。
文山州委、州政府對標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舉全州之力打造千億級三七產業,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一年內有多個“國字號”在文山州次第落子:文山三七產業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文山三七國際交易中心被農業農村部授予三七貿易“定點市場”,文山市三七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被工信部列為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目前,文山州已建成全國規模最大、標准化程度最高、內在品質最優的三七原料供應基地,以及全國最大的三七原料交易和集散中心、全國最完善的質量標准體系、全國實力最強的科研平台、全國最大的流通市場。”在近期舉行的第十屆文山三七節開幕活動中,文山州委主要領導用幾個“最”,描述文山三七產業的發展輪廓,並表示當前國家正在深入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省委、省政府加大力度發展中藥材產業,文山將搶抓發展機遇,著力推動三七種植、加工、倉儲、物流、研發、交易等重構與升級,全力打造世界“三七之都”,三七產業必將成為文山的朝陽產業、支柱產業。
統籌點與面 市場主體活力迸發
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是打造全產業鏈的中堅力量。走進位於文山市城郊的文山三七產業園區,廠房鱗次櫛比,50多家生物醫藥類企業匯集於此,已形成集三七科研、加工、交易、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產業帶。
配制、灌裝、滅菌、燈檢、貼簽、機器人封裝……在雲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有限責任公司的綜合制劑車間裡,以道地鮮三七為原料的氣血康口服液順著生產線有序生產。從“野草”到藥草,從藥草到藥品,在科技賦能下,文山三七的生態價值、資源價值、經濟價值實現了“土雞變鳳凰”的轉變。
除了雲南白藥,三七產業園區內的其他三七企業也做足科技文章。作為從事三七藥材規范化種植、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及銷售的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型企業,雲南七丹藥業抓住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成了“農業+工業+文旅”融合發展的綠色三七數字化智慧工廠及三七文化產業園。
以“全生命期”大健康的視角,引領以三七為主的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壯鄉苗嶺持續發力。文山州不斷豐富三七業態,持續補鏈、延鏈,設立三七研究院,引進華潤三九、漳州片仔癀、雲南白藥集團等藥企巨頭,建立三七拍賣中心,實施產學研一體化項目培育新品種,創建林下生態種植、全程精准溯源等模式,研發推出凍干三七、三七日化、三七潤飲等新產品。
同時,文山州深入實施“龍頭企業引培工程”,著力提升產業“能級”,推進了一批高品質種植基地、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智能制造升級等項目,推動三七種植、加工、倉儲、物流、研發、交易等重構與升級。今年1至9月,文山州以三七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綜合產值303億元,同比增長6.16%。
破解短與長 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雙向奔赴
成功研發13個新品種和良種,輪作年限從20年以上縮短到5年,推廣數字化種植實現“一部手機幫農戶種好三七”……近年來,文山三七產業擁抱前沿科技,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提質升級,實現了多個從無到有、從有向優的突破。
品種是三七產業的關鍵競爭資源。在硯山縣盤龍鄉,文山苗鄉三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雲南農業大學、文山學院、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等,共同建設了200多畝雲南省三七種質資源圃和三七品種選育基地。目前,資源圃收集種質材料1.1萬份,為我國最大的人參屬種質資源圃。
“自1999年以來,聯合研發團隊採用集團選育和分子輔助選育方法,以優質、適產、抗病為目標,成功選育出三七新品種及良種13個,其中2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5個品種實現規模化應用。”雲南省中藥材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楊生超教授介紹,這些三七種業“芯片”的突破,為三七品種制度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山州三七發展壯大,科技之力厥功至偉。作為三七科技創新的龍頭,文山三七創新科技示范園已引入院士、專家工作站15個,產業技術創新攻關團隊1個,選育並認定三七品種(系)10個,形成涵蓋各層級、覆蓋全產業鏈的標准體系,頒布實施標准58項。
“在科技‘澆灌’下,三七已成為全省能夠全面實施人工化、規模化、標准化種植和具備產業化開發能力的少數名貴中藥材之一。”文山州三七和中醫藥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胡世勝表示,文山州將持續抓牢種質資源的研究與保護體系、構建“綠色種植”體系、培育壯大精深加工發展體系、縱深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體系、全方位培育產業品牌發展體系、建立一套聯農帶農富農機制體系,持之以恆把文山打造成為世界“三七之都”。(記者 張文峰 王世涵 黃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