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法治

楚雄大姚:系上“安全帶” 守護群眾平安出行

2024年10月21日09:0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在雲南省楚雄州大姚縣的崇山峻嶺間,一輛皮卡車緩緩行駛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車頂上那塊醒目的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牌,為過往的車輛指引著安全的方向。

這不是一輛普通的皮卡車,而是大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三岔河交警中隊的“移動辦公室”。12年間,它穿梭在石羊鎮、三岔河鄉、三台鄉、鐵鎖鄉4個鄉鎮之間,守護著1290公裡山區路的平安。

交警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交警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筑起安全屏障

大姚縣山區道路地形復雜,多處路段緊鄰懸崖與水體,彎多路險。

在名為“牛脖子嶺崗”的路段,當地交警部門的工作人員站在蜿蜒的石羊鎮沿途道路上介紹:“過去,這些危險路段交通事故頻發,車輛一旦失控沖出路面墜入河道,往往造成車毀人亡的慘劇。而從此處至三岔河鎮街區馬房嶺,還有一段長達3公裡的長下坡路,載重大卡車常因剎車失靈而引發交通事故。”

為了改變這一嚴峻現狀,大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縣委、縣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協同各部門共同啟動了“生命防護工程”。該工程覆蓋了石羊鎮、三岔河鎮、三台鄉、鐵鎖鄉4個鄉鎮,總裡程達1290公裡。

針對山區道路復雜多變和交通事故頻發的問題,三岔河交警中隊的民警勇挑重擔,對臨崖、臨水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路段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排查。他們積極動員村組干部、交通安全勸導員和森林防火隊員共同參與,對隱患點採取了安裝警示牌、警示樁和彩帶等“應急三堵措施”。

大姚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長李杰介紹,自2024年以來,全縣共排查出道路交通安全隱患396處,全部採取了“應急三堵”措施,並投入資金280余萬元,實現了隱患點的100%治理。其中,三岔河交警中隊管轄區域內排查出182處隱患點,均採取了相應措施,並投入資金180余萬元。

在“生命防護工程”的推動下,大姚縣山區道路的危險狀況得到了顯著改善。急彎陡坡、臨水臨崖等重點隱患路段都安裝了波形護欄、交通標志和減速帶等安全設施,為山區公路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

李杰表示:“特別是從2023年開始,大姚縣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支持,創新性地開展了設計施工總承包合作模式。同時,我們還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5102.85萬元,用於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970.94公裡。”

隨著“生命防護工程”的不斷深入推進,大姚縣的交通事故率顯著下降。與2019至2021年同期相比,2022至2024年同期的事故起數下降了6.25%,死亡人數下降了35%,受傷人數下降了29%,直接經濟損失下降了42.8%,事故預防效果十分明顯。

交警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交警開展交通事故處置。

護航駕乘人車安全

在三岔河交警中隊門前停放著一輛白色老舊皮卡,它宛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朋友,默默傾訴著過往的故事。貨斗裡堆滿了各種裝備——交通錐、礦泉水、長杆、警示牌等,雖顯擁擠卻滿滿當當。

一輛皮卡,搭載著2名民警與3名輔警,構成了大姚縣三岔河交警中隊的全部陣容。12年來,交警們駕乘這輛裝有警示牌的皮卡,穿梭往返於石羊鎮、三岔河鄉、三台鄉、鐵鎖鄉四地,肩負起129公裡縣鄉公路與超過1000公裡村組道路的交通安全管理重任,默默守護著近20000輛機動車及23000余名駕駛人的安全出行。

車牌“雲V3650”與警燈依舊耀眼奪目,而車身上的泥土與斑駁的掉漆痕跡,則如同歲月的印記,見証了這十多年來他們風雨無阻的執勤歷程。交警們透露,這輛陪伴他們12年、累計行駛19萬多公裡的皮卡警車即將“退役”。

2016年3月與2017年7月,轄區內兩輛大貨車在長達三公裡的長下坡路段駛入三岔河街區時,因剎車失靈側撞路邊張某的住房,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事故處理后,趙建宏與同事們深入剖析原因,提出在長下坡起點牛脖子嶺崗及中段設置警示牌,並在進入街區處安裝減速帶與爆閃燈的解決方案。此方案實施后,長達七年時間裡,該路段再未發生車輛失控撞向民居或側翻的事故。

“12年間,我們中隊在急彎險路設置了1300余塊警示牌,並採取臨時安全防護措施3800余次。”中隊長趙建宏介紹。在執勤過程中,中隊利用“交管12123APP”高效處理交通事故,減少群眾往返奔波。由於接處警量龐大,復雜事故的后續處理多在車上進行。

此外,在婚喪嫁娶等重要時刻,三岔河交警中隊的民警們還會主動上門提醒群眾注意交通安全。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道路交通安全責任書簽訂率、季度駕駛人包保談話率、重點駕駛人談話率以及紅白喜事“上門打招呼”率均達到了100%。這些扎實有效的措施使得轄區道路交通事故起數連續五年下降,且近三年內未發生較大道路交通事故。

鋪就山區“平安路”

隨著“生命防護工程”的持續深化,所構建的山區“平安路”不僅為山區居民的出行安全筑起了堅實的屏障,更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姚石羊古鎮被譽為千年鹽都,其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儒家文化獨樹一幟,多元文化在此交匯融合。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志紅介紹,“生命防護工程”的實施,極大地提升了當地道路的安全系數,使得更多游客願意前來探索石羊這片充滿神秘魅力的土地。游客量的持續增長,有力地推動了當地住宿、餐飲、購物等旅游相關產業的繁榮發展。

山區雖然擁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但過去交通不便和道路安全隱患一直是制約農產品運輸的瓶頸。如今,得益於“生命防護工程”的實施,有效降低了運輸過程中的事故風險,使得農產品能夠更安全地運抵市場。

此外,山區“平安路”還對居民的日常出行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在急彎、陡坡或臨水臨崖等危險路段,警示牌和防護設施能夠時刻提醒居民注意安全,有效減少了意外事故的發生。趙建宏舉例介紹,學生在上學途中經過設有警示標志的路段時,會更加謹慎小心,家長也因此更加安心。

在遭遇暴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清晰的警示牌和穩固的防護工程為居民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指引,使他們能夠根據警示牌的提示提前採取應對措施,如減速慢行、注意觀察路況等,從而降低了特殊天氣下出行的風險。“山區平安路”工程的實施,不僅顯著提升了山區道路的安全性,更為當地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2023年,大姚縣成功榮獲“雲南省道路交通安全‘十百千’示范縣”稱號,“大姚經驗”在雲南省內得到了廣泛推廣。

大姚縣公安局副局長華磊表示,自10月起,大姚縣已將“警示牌”“警示樁”及“生命防護工程”納入縣鄉兩級財政預算,並正在進行83公裡的相關設施建設。對於剩余的3879.88公裡道路“生命防護工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分階段完成,平均每年建設776公裡,以實現道路交通“生命防護工程”的全覆蓋。(高海濤、王斌 文/圖)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