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時政

黎明“七問”之七:誰在新中國成立后仍在白區敵營堅守犧牲?

2024年10月08日16:30 |
小字號

1949年10月1日,舉國歡慶,大河上下、長城內外,沉醉在勝利的喜悅狂歡之中,慶祝這來之不易的黎明。然而,歡樂祥和背后,還有一群人仍在白區敵營堅守,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隱姓埋名不懈戰斗。在黑暗中守望曙光的他們,給遙遠的新中國寫下了來自隱蔽戰線的赤子心聲。

朱楓:“多麼有趣的地方啊,我也遙想著,只是還不能去”

朱楓,1905年生於浙江鎮海,抗戰初期參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黨的進步文化、秘密經濟和情報工作。1948年秋,她受華東局派遣前往香港,擔任合眾公司財務主管,以商人身份從事秘密交通工作,成功協助香港地下黨組織大批在港民主人士安全前往解放區,為迎接新中國成立作出重要貢獻。

開國前夕,朱楓即將完成此次赴港工作的任務,准備北上和家人團聚。懷揣著對解放區的無限憧憬,她在家書中寫下了這樣的句子:“我想把孩子送到北平,我喜歡北方的風土人情,朴實而結實,對小孩的身心頗有幫助。”

然而就在此時,組織又將一項嚴峻和艱巨的任務交賦給她——潛入台灣並擔任吳石情報組的交通員。吳石是我黨潛伏台灣的重要情工,時任蔣台“國防部參謀次長”,在解放戰爭中曾為黨和人民立下赫赫功勛,是我隱蔽戰線在台重要的情報渠道。

面對艱難任務,朱楓沒有片刻猶豫,決心赴台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她在信中對愛人說:“每個人都是新中國最可靠的資本,這些資本已不再屬於一己之私”“這時候,個人的事情暫勿放心上,更重要的應該去做”。

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及香港,朱楓正在忙碌著赴台聯絡的准備工作,她日夜不停熟悉台灣情況和通聯暗語,時刻准備入島戰斗。聽聞喜訊,朱楓內心充滿喜悅和向往。即將身赴虎穴而無問歸期的她,深情地在家書中寫道:“(北京)多麼有趣的地方啊!我也遙想著,只是還不能去——想想而已。”

11月25日,朱楓乘船啟航,義無反顧地走向白色恐怖下的寶島台灣。

侯文理:“現在我們的國家是要在新民主主義號召下來建設人民共和國了!”

侯文理,1916年生於江蘇蕭縣,1935年參加革命后打入國民黨部隊,先后在國民黨軍機械化部隊、駐緬遠征軍從事抗日斗爭。

1948年,侯文理潛伏國民黨203師擔任中校特務營長,伺機策反該部起義。1949年5月6日,國民黨203師成功陣前起義,我軍兵不血刃解放金華。嗣后,侯文理又被黨組織派往大西南,對國民黨機械化部隊開展瓦解策反工作。

1949年夏,組織決定派遣侯文理赴台開展對國民黨軍的爭取策反工作,配合解放台灣。執行任務之前,常年周旋於敵營的侯文理,深知此行九死一生,便特意返回蕭縣與家人團聚。登上南下赴港的列車前,他與家人依依惜別,寬慰愛妻道:“先保國,后保家!我此行不到三年就會回來與你們團聚。”

1949年9月30日,新中國開國大典即將在北京舉辦的消息,傳遍了香港大街小巷。歷經十多年潛伏生涯、正在周密准備赴台的侯文理百感交集,寫下了送往祖國的最后一封家信,信中他說:“現在我們的國家是要在新民主主義的號召下,來建設新的人民共和國了,那是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了……我雖做事多年,終落得兩袖清風,仍不失清貧,值得你們學習的就是不貪不怕。”

無名者:給新中國的訣別詩

新中國成立后,解放軍以雷霆之勢席卷全國,解放了祖國大陸。國民黨台灣當局頒布戒嚴令,開始瘋狂搜捕、戕害、暗殺共產黨人及進步群眾,我情報組織人員也遭受了巨大損失。吳石、朱楓、蕭明華、劉光典、侯文理等同志先后被捕犧牲。他們中絕大多數沒能親眼看到新中國的樣子,但是他們心中,始終有一個甘願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新中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們以簡短的話語詩篇向祖國和人民作了最后的告別:

1950年6月10日,吳石、朱楓、聶曦、陳寶倉等同志在台北馬場町英勇犧牲。刑前,吳石同志慨然寫下絕筆詩,留下“憑將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對我翁”的錚錚絕唱。

1950年11月8日,蕭明華在經過3個多月慘無人道的刑訊逼供后慷慨就義,獄中以蠅頭小楷寫下遺言,叮囑“不要帶我的遺骨回家鄉,就讓她在台灣吧!”要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祖國的大地。

1954年2月3日,段沄、段復、謝小球、段徽楷四位同志血洒刑場,謝小球烈士遺書中寫道:“一寸丹心血牛斗,元首應知報國人”,將一片丹心盡付黨和人民。

革命者前赴后繼,還有許許多多犧牲在寶島沃土上的無名英雄。他們“乘桴泛海臨台灣,不為黃金不為名,隻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他們堅持“生要為責任艱苦奮斗,死是我們完成了責任”的信念,他們在犧牲面前毫不動搖說“我不怕死,許多同志都笑著勇敢地赴死。我們的死將還有些意義”,他們沒有看到新中國的誕生,但是他們燃燒自己,照亮了中華民族偉大的黎明。他們犧牲后,台灣曾流傳過一首歌謠: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

別再為祖國擔憂——

你流的血照亮著路

我們會繼續向前走!

來源:“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