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開放雲南 從“新”出發

邊境小城裡的“雙向奔赴”

尹馨
2024年08月27日08:3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今年8月30日是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雲南自貿試驗區)挂牌五周年,從最初的藍圖構想,到如今的欣欣向榮,雲南自貿試驗區不僅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開放前沿和窗口,更是投資興業的熱土。五年來,雲南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全力推進相關領域改革開放創新,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寬敞明亮的車間裡,縫紉機發出有序的“嗡嗡”聲,各條服裝生產線正在忙碌地運轉……夏末初秋,走進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的紡織服裝產業園,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前兩年,紡織服裝產業園規范化的廠房次第落成,隨著唐立特紡織品、觀品科技等企業的入駐,河口縣這座邊境上的小城,迎來了發展的高潮。高水平高質量建設沿邊產業園區,是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紅河片區(以下簡稱“紅河片區”)搶抓發展機遇,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承接產業轉移的扎實舉措。

【圖1】獨盈公司的服裝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忙碌。人民網記者-庄志斌攝

四川獨盈商貿有限公司的服裝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忙碌。人民網記者 庄志斌攝

“2019年,這一片區基礎設施薄弱,引入產業難度大。” 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河口邊合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龍蜀昆的辦公桌上常年放著一張地圖,上面標滿了紅河片區重點項目的位置。五年來,紅河片區積極圍繞國家產業和投資導向,謀實項目儲備、做實項目前期、抓實項目建設,構建“謀劃儲備一批、重點推進一批、落地轉化一批、達產見效一批”的梯次推進、閉環運行的格局。

經過5年的建設發展,一棟棟標准廠房拔地而起,口岸功能設施、水電路氣等園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食堂、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等生活基礎配套設施逐漸建成……園區設施便利化程度越來越高,承接能力持續提升,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筑好“巢”之后,如何引“鳳”來?四川獨盈商貿有限公司的故事,在片區內最具代表性。

郭童琳做服裝生意已有十幾年,曾在江蘇省辦服裝廠。2023年,她經招商引資來到雲南,一番考察之后,決定將新公司落戶紅河片區。

企業入駐,無論大小,紅河片區(河口邊合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都會認真梳理財稅金融、土地、產業、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惠企政策,建立起服務企業長效機制,為企業提供多環節、全鏈條、一體化的服務保障,確保“企業有問題、現場有落實”。同時,組建審批服務專班,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免費幫辦代辦服務,真正實現企業“拎包入住”,項目“落地開花”。

幾次和政府工作人員接觸下來,郭童琳心裡有了底:“當時公司的注冊過程非常順利,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手續,這裡的服務模式真是貼心又高效!”

工人正在縫制雙面呢羊毛大衣。人民網記者 庄志斌攝

工人正在縫制雙面呢羊毛大衣。人民網記者 庄志斌攝

今年3月,該公司的廠房、設備都籌備就位,開始試驗性生產,5月正式投產。現在,第一批雙面呢羊毛大衣已經上了生產線,一個月能縫制30000多件。

“和普通的單衣不同,雙面絨的工藝有一部分需要手工縫制,機器無法替代,我們從外省過來人生地不熟,到哪裡去找會手縫的技術工人?”生產面臨新難題,郭童琳想起工作人員對她說的話:“有困難,找專班。”

紅河片區管委會了解到郭童琳的困難后,提出多項舉措幫助企業招工。由紡織產業鏈專班牽頭,對接各鄉鎮、社區、村委會,組織起附近村寨裡的瑤族繡娘,開創“助企發展,利民增收”雙贏局面。

“本地繡娘手藝好,經驗豐富,甚至不需要培訓,給她們一件樣衣就能比照著做好。”郭童琳對當地繡娘的手藝贊不絕口。目前,廠裡總共招到70多名工人,“我們計劃到明年春節,實現產量30萬件,總用工需求將達到300人。”

與此同時,紅河片區創新舉措做好用工保障,開通綠色通道,試點外籍人員入境務工“團進團出”模式﹔成立涉外民商事矛盾糾紛調解服務中心,設立國門法院訴訟服務、少數民族調解、金融糾紛調解等工作站,提供集約化、“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

2023年1月,紅河片區和越南老街省經濟區簽署友好合作協議,鼓勵兩地園區企業進行多種形式的協作與合作,逐步建立優勢互補、產業對接、技術合作、信息互通機制。2024年5月,紅河片區首次在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成功舉辦中越跨境產業合作招商活動,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招商新模式。

“我們在一張‘白紙’上建起了東、西兩個片區的產業園,實現了企業發展與園區發展的‘雙向奔赴’。” 龍蜀昆說,“制度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產業轉移提升經濟發展能級,為紅河片區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從先行先試,到“創”出特色,再到協同發展,紅河片區一步一個腳印,串聯起資源互補、產業集聚、對外開放、經濟發展的路徑。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