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曲靖羅平:水庫移民的幸福新生活

2024年08月14日08:37 |
小字號

走進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阿崗鎮高橋移民新村安置點,藍天白雲下,嶄新水泥路蜿蜒環繞直通各家各戶,色調統一、錯落有致的淡黃色小洋房映入眼帘,庭院內花木茂盛,路邊的洒水車正忙著給花草澆水,耳邊時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構成了一幅移民新村的美麗和諧畫面。

移民新村全貌。

移民新村全貌。

“我們新家居住環境非常好,寬敞舒適。以前房前屋后到處是泥巴,去串門都不方便,現在每家都干干淨淨的,晚上有路燈,和以前簡直是天壤之別。政府還給我們建立了活動廣場,大家晚飯后還可以一起跳舞。”談起搬遷后的生活,正在悠閑打理小花園的高橋移民新村萬建學有滿滿的幸福感。

據介紹,自從搬到移民安置點后,村民們就醫、就學、出行、購物等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15分鐘的生活圈”折射出移民宜居宜業的幸福生活。

“阿崗水庫建好以后,山更青了、水更綠了、天也更藍了,心裡感到很舒坦。”“牲口都有統一的安置點,在居住點聞不見臭味了……”說起移民搬遷后的變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移民新村一角。

移民新村一角。

阿崗水庫屬國家大(Ⅱ)型水利工程,水庫建設涉及曲靖市的羅平縣、陸良縣、麒麟區3個縣區15個村民小組,建設8個集中安置點。其中,羅平縣涉及阿崗鎮高橋、戈維及樂作村委會共6個安置點,共有1297戶5360人。

為讓移民群眾真正實現宜居宜業的生活狀態,在搬遷過程中,羅平縣充分發揮移民主體作用,創新“統規聯建”建房模式,實現建房成本“性價比”高﹔創新生態“邊建邊護”管理模式,實現生態環境美﹔創新“生產生活分離”宜居模式,實現人居環境優﹔創新宅基地“新老補差”模式,實現移民利益最大化。

如何讓移民搬遷后能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近年來,該縣依托當地優勢資源,精心謀劃產業項目,通過“后扶資金+煙草公司+村集體+合作社+移民”的模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這不僅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還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壯大和移民群眾的持續增收。

移民新村果園種植基地。

移民新村果園種植基地。

“農忙空閑時間,我就到村子的果園種植基地去打零工,每天150元,每年有4000多元可貼補家用。”在戈維村委會阿市裡移民新村,群眾劉紹良說。

據悉,近五年,該縣已累計投入近3400萬元,其中移民專項資金2900余萬元,實施產業扶持項目9個,帶動移民群眾發展產業,惠及移民7400余人,有效拓寬移民群眾致富渠道,增加移民群眾經濟收入。

如今的阿崗水庫移民新村環境優美、村民的日子也越來越甜蜜,移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李忠橋、李玉萍文/圖)

來源:羅平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