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硯山縣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麻雀式山鄉醫院破解看病難

去年以來,有一個“麻雀式山鄉醫院”解決了“兩州、三縣市”近3000名偏遠山區群眾“看病難”問題,名聲在當地不脛而走。近日,記者驅車來到距縣城1個多小時車程的硯山縣阿舍鄉魯都克村委會一探究竟。
走進魯都克村衛生室,記者眼前一亮,正如當地干部介紹的那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裡設有內科、兒科、婦科、中醫康復科,共13張住院病床。1輛救護車停放在院壩中,隨時待命。
“過去,每次病痛都要自己找車到縣裡醫院,即使到鄉衛生院也至少1小時,來回路上折騰不說,還耽誤農活。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病了,還有和大醫院一樣的醫生坐診。”村民陶開雄抱著2歲的孩子前來就診,對村衛生室的“改頭換面”豎起了大拇指。
“從硬件到軟件,衛生室完全大變樣了。”自2018年就被聘為村衛生室鄉村醫生的王智鵬感慨萬千。他介紹,這裡曾經僅有2間平房,配有一名村醫。除了傷風感冒等常見病,村民“有病出村”是常態。現在,醫療服務能力提質后的魯都克村衛生室不僅能夠較好服務本村群眾,同時還輻射到了“鄰居”開遠市、蒙自市的數個村小組。
“麻雀式山鄉醫院”是如何建成的?“這主要得益於全縣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阿舍衛生院常務副院長黃兵說,“麻雀式山鄉醫院”順利運轉有兩個關鍵:如何讓專業醫護技術、服務、師資常態化“下沉”基層。如何從管理標准化、醫療同質化層面,打通村衛生室與鄉、縣優質醫療資源的壁壘。
去年以來,硯山縣委、縣政府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緊緊扭住緊密型醫共體這一改革破題的“牛鼻子”,構建起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以魯都克村衛生室為例。在硬件上,縣鄉兩級積極整合項目資金,擴建醫療用房,引進現代醫療設備。在軟件上,從隸屬鄉鎮阿舍鄉鄉衛生院抽調骨干醫護人員,按月到村衛生室輪崗上班,並將魯都克村衛生室列入鄉衛生院全科醫療二科,實現了技術、服務、師資“下鄉”的長效機制。
醫療資源沉下去,群眾幸福感升上來。在醫改中,硯山縣下放人權、事權、財權至兩個縣級醫院,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構建“縣級強、鄉村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優質高效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努力實現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人員“一條心”、管理“一本賬”,全力回答好“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這一改革答卷。(張文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