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從牛棚到清華園:巍山農村小伙圓夢清華

2024年07月20日09:44 |
小字號

“記者同志,你還記得我嗎?我是下南庄村養牛戶楊瓊芬,兩年前你曾經採訪過我。”周末的下午,手機驟然響起,電話那邊傳來一位女士欣喜的聲音:“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兒子保送到清華大學了!”

7月15日中午,我們冒雨驅車來到巍山縣廟街鎮古城村委會下南庄村楊瓊芬家中,採訪這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不平凡的勵志故事。

“金牛貸”春風吹進牛棚

與楊瓊芬的相識,源於一次關於“金牛貸”的採訪。

楊瓊芬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除了種田外,丈夫郭家元長年跑三輪車送貨兼搬運工,楊瓊芬在家發展養殖,還搞點經銷。

楊瓊芬從小熱愛養殖,家中后院幾間簡陋的牛棚可以說是家裡全部的希望。雞、鴨、豬、牛,楊瓊芬對自己養的每一樣東西都傾注了感情,而它們也給了這個勤勞朴實的家庭應有的回報。靠著辛苦經營,兩口子建起了新居,並把兩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

2021年11月,中共巍山縣委在下南庄召開“書記院壩協商會”,面對面聽取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會后,相關部門就養殖戶反映的問題進行了梳理,按照縣裡的相關扶持政策與金融機構進行協調對接。楊瓊芬作為群眾代表參加了“書記院壩會”,感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發展肉牛產業的決心。當年11月,楊瓊芬順利地從縣農村商業銀行貸到15萬元貸款,同時享受到首年年化利率2%的貼息,用這些資金,她新添了兩頭肉牛,擴大了養殖規模。她的事跡,在多家媒體都進行了刊播。

“這幾年牛價下滑,靠著金牛貸才讓我支撐下來。”楊瓊芬告訴記者:“我家養殖肉牛靠的是自繁自養,這幾年我家每年都出欄幾頭肉牛,也會有幾頭小牛出生。加上雞、鴨這些,維持著家庭的開支,也像接力賽一樣供兩個兒子讀完了大學。”

耕讀傳家 家風鑄魂

楊瓊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郭永福畢業於雲南農業大學,現在正邦集團湖南片區工作﹔小兒子郭永楗,剛剛從天津大學畢業,被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計算機專業錄取。

說起自己的家庭是如何培養出兩個大學生的,郭家元和楊瓊芬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有的只是自己朴素的認識。

“這兩個兒子,從小就懂事。其實我們並沒有在學業上給他們什麼直接的幫助,靠的都是他們自己的努力。”郭家元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夫妻二人有著共同的看法,他們舍棄外出打工的機會,寧肯少掙錢也要多為孩子考慮。為了養家,郭家元靠跑三輪車給人送貨,還做搬運工,有時大半夜還在山路上轉著。“經常是天不亮就出門,夜裡才歸家,到家后又要忙家務,很少有精力交際,村裡有些討進門幾年的新媳婦,我都不認識。”

楊瓊芬做事較真,認准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干好。在家裡發展養殖,最怕的就是畜禽得病,楊瓊芬多年來憑著真心付出,硬是積累起了一套畜禽養殖知識及其疾病防治經驗,成為家庭養殖的行家裡手。夫婦二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什麼是勤勞、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責任。他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總是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追求更高的目標。

在這樣的家庭中從小耳濡目染,郭永楗兄弟倆從小做事踏實,也懂得了凡事靠自己的道理。在哥哥帶領下,郭永楗還沒上小學就開始學做飯,還會幫家裡放牛。兄弟倆上學后,母親再苦再累也會讓他們以學習為重,不讓他們在農活上花費太多時間。雖然自己不懂學習上的事情,弟兄倆在家做作業時,楊瓊芬總是喜歡坐在他們旁邊做家務,而郭永楗和哥哥也習慣了一家人陪伴在一起的感覺。“一家人在一起覺得心裡非常踏實,做起事情也效率很高。”在父母的熏陶下,郭永楗和他的哥哥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020年,哥哥郭永福從雲南農業大學畢業,而弟弟郭永楗恰好考上大學。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也為了讓弟弟安心上學,郭永福放棄了考研進入正邦集團,“他現在在公司擔任防非主任,工作踏實,很受同事歡迎。”談起大兒子,郭家元同樣充滿自豪。

星光趕路 夢圓清華

郭永楗從小聰明,學習成績好。小升初考了全校第一名進入巍山縣白龍橋中學,中考時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理一中華萌班。

從小習慣了父母身邊的踏實感,到大理一中后,郭永楗每逢周末,即便時間再緊張,他都會坐上班車趕回家中,陪父母做做家務聊聊家常。有一次,因為一路練習英語聽力太專心,郭永楗坐錯了班車,被拉到漾濞后才發現,不得已呆了一夜后第二天清早才輾轉回到家中。雖然只是回家待上幾個小時,但看看父母踏實做事的樣子,卻能讓他獲得重新前行的力量。

高中階段,郭永楗考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自己的夢想是進入清華大學,而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看來,憑借他的才華和努力,也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高三那年,正值新冠疫情,而郭永楗的學習成績也遇上了瓶頸,雖然自己盡力調整狀態,高考時還是出現了不該有的失誤。超出一本線130分的成績,最終讓他遺憾地與自己的清華夢失之交臂,進入了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

大一時,郭永楗給四年后的自己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與四年后的自己約定在清華園相見。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大學四年,他以人十己百的勁頭努力學習,潛心鑽研,探索科技。大學四年,郭永楗經常為了學業廢寢忘食。“2023年6月份,各種事情交織,我連續二十五天,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

星光不負趕路人。大學期間,郭永楗獲得了大三學年加權專業第一、綜測成績連續三年第一的優異成績,並產出3篇質量論文。曾獲得本科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2023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季軍(全國第4),華為智能基座獎學金,天津大學科技英才,2023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天津賽區冠軍、WYSS2023大學創業世界杯數字科技賽道世界冠軍、第十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天津市金獎等40余項榮譽。他還擔任智算2023級新生學友導師、智算學生會主席、班級團支書,資助專員、首屆領航班成員等十余項學生職務,參加天津大學星火支教隊前往甘肅宕昌支教,志願時長231小時。

2023年7月,郭永楗在大三時以優異的推免綜合成績在清華大學夏令營中獲得了優秀營員,同年9月得到清華大學免試攻讀研究生的預錄取資格,被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計算機專業錄取,並最終在今年7月大學畢業之后,正式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從最初懷揣夢想,到失之交臂,再到今天的圓夢清華,對於自己的成績,郭永楗坦言,“一個默默守護自己的家庭,一個能讓我們‘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學校平台和社會支持,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顆‘志當存高遠、厚德以載物’的內心才是最終成功的根本保証。”在從小的求學路上,受到過來自華萌基金、雲南青基會等方方面面的關心幫助,今后隻有加倍努力,來回報社會,回饋家鄉。

而面對記者的鏡頭,郭家元、楊瓊芬夫婦難掩內心的喜悅。夫妻倆同時也向我們坦露了自己的心聲:連續8年供兩個孩子讀完大學,夫妻兩人竭盡全力,眼下家庭養殖也需要資金投入,希望能通過媒體的報道,幫助她家獲得一定資助,讓郭永楗能順利完成學業。(阿世剛 左希義 劉百通)

來源:“風花雪月號”微信公眾號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