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昆明:明年中學100%配備專職心理教師

2024年07月09日08:25 | 來源:昆明日報
小字號

  近日,《昆明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發布,昆明市將通過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發揮學校主體功能、提升服務治理水平、多方融合同向發力4個方面措施,規范提升全市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目前,我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黨和國家對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始終高度重視。教育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雲南省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切實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按照《昆明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全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機制。此次,昆明市從4個方面提出16條措施,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強引領 統籌謀劃系統推進

  昆明市通過強化領導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領導小組年度重點工作任務。

  貫通組織體系。整合各部門及社會服務力量,建強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強縣級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分中心建設,到2025年實現全覆蓋。各中小學校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和心理危機干預小組,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工作體系。

  夯實隊伍基礎。培育專家隊伍,成立昆明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庫,加強市縣兩級心理健康教育名師工作室建設。各縣區教研機構至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員,每月至少主持開展1次教研活動。逐步擴大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比例,到2025年全市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中學比例達100%、小學比例達30%以上。

  重視培訓引導。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師培訓計劃的必修內容,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開展分級分類培訓。探索實施學校心理輔導員ABC三級資格認証,打造專家型、骨干型、通識型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加大保障力度。認真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指南》,推動中小學心理輔導室覆蓋率達80%以上。鼓勵支持各級各類學校建設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拓展基地。

  抓好考核評價。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開展專項評估與督導。

  固陣地 發揮學校主體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升質量和效果,需要多方面、多元化開展課程活動。

  提升課程活動質效。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嵌入課程體系,科學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托幼機構創設活動場景,培養積極心理品質﹔中小學校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每個年級每2周不少於1課時﹔中等職業學校按規定開足思想政治課“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模塊學時。每年舉辦昆明市“5·20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動,組織專家進校園活動。

  注重多維融通共育。堅持“五育並舉融合育心”理念,強化課程內容設計、創新教學方式,保障學生每天校內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掌握1—2項運動技能。辦好昆明市中小學生藝術節,搭建美育成果展示平台,讓每個學生在校期間培養1—2項藝術特長或愛好。每年5月開展勞動教育月系列活動,每學期舉辦“勞模大講堂”“大國工匠進校園”“非遺我傳承”等勞動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到2025年認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32個。

  強化家庭教育服務。引導家長(監護人)主動配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學段起始年級每學期組織1次全員家訪,其他年級每學年組織1次全員家訪。每學期面向家長(監護人)至少開展2次心理健康專題培訓。

  實施等級評定試點。開展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等級評定,打造一批特色學校,建設一批合格學校。在市級層面選樹正面典型,激勵學校創新舉措。到2025年,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達200所以上,主城區市級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學校佔比達80%以上,其他縣區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學校佔比達70%以上。

  抓基礎 提升服務治理水平

  全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提升服務水平。昆明市將完善日常服務體系,強化咨詢服務,學校心理輔導室向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咨詢及援助服務﹔暢通校外心理咨詢輔導渠道,向師生家長推介青少年服務熱線12355等咨詢服務平台。優化建檔管理,每學年面向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學生至少開展1次全員心理健康測評,推動建立“一生一策”的心理成長檔案﹔對篩查預警學生進行評估定級,實施分級干預。

  健全危機干預機制。規范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干預流程,健全“預防、預警、干預、跟蹤”“三預一跟”機制。探索建立“校長+德育主任+班主任+專兼職心理教師+學科教師”網格化管理體系,構建“學校、年級、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危機預警體系。

  促聯動 多方融合同向發力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是學校和家庭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多方協同發力。

  《措施》提出,要壓實屬地責任,強化力量協同。各縣區要研究建立融合多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聚合專業優勢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機制。民政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規范管理和評估監督,公布一批專業規范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白名單”。民政、衛生健康、文明辦、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要搭建社區心理服務平台,支持引導專業社工、志願者面向兒童、青少年和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民政部門要持續加大對“七彩童行”社工品牌服務項目、學校社工站服務項目的投入力度,探索校社聯動共育新模式。文明辦要積極構建市縣兩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服務網絡。

  創新方式方法,加強宣教監督。宣傳部門要會同教育體育部門策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和先進經驗宣傳。民政、婦聯、教育體育、殘聯等部門要加強網絡迷戀行為學生的心理矯治工作。網信部門要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加強對各類網絡平台的監測管理。公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部門要聯合打擊整治網上違法違規行為。

  強化專業支持,增強服務能力。衛生健康部門要指導各地精神專科醫院及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立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門診。2024年內縣級以上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全面建立學生心理疾病聯系與轉介“綠色通道”。發揮好“七彩心醫”等平台作用,為青少年及家長(監護人)提供知識普及、健康咨詢、就診等一站式服務。

  加大保護力度,守牢安全底線。加強對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著力提升師生法治意識,共創平安校園。加強警示教育,提高學生自護和自救能力。落實《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余蘇晏)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