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構建旅游經濟發展新模式——
培育文旅新業態 釋放產業新活力

暑假來臨,大理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旅游熱潮。
洱海生態廊道大理鎮下末村海岸線旁的“望海咖啡”咖啡店,進入7月以來每天接待游客量超過200人次﹔從“最佳愛情表白地”龍龕古渡向兩側延伸的生態廊道沿線海岸線上,每一個“S”形彎道處都擠滿了拍攝婚紗照的新人。
近年來,大理白族自治州瞄准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方向,開展文旅創優提質發展行動,構建量效轉換、質效提升的旅游經濟發展新模式,全州旅游人數從2012年的1847萬人次增長到2023年的9530萬人次、旅游收入從195億元增長到1603億元,產業規模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的跨越升級。2024年1至5月,共接待游客4547萬人次,同比增長15%﹔實現旅游業總收入702億元,同比增長5.7%,創歷史新高。
旅游模式從“跟團游”轉型為“多業態”
順應旅游市場需求變化,大理州優化“組團隊、買門票、進景區”舊模式,重構“到大理不是旅游,而是去過另外一種生活”新路徑,催生了體育、團建、民宿、旅居、鄉村游等新業態新場景。成立全國首家目的地婚禮行業協會,成功舉辦中國·大理目的地婚禮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等活動,以“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為主題IP的目的地婚禮產業年平均增長70%以上,2023年舉辦目的地婚禮超過4000場、產值超2億元。推出鳳羽大地藝術谷等一批藝術創意基地,命名中和村等7個藝術家第二居所,藝術家旅居大理約2萬人、“新大理人”約20萬人。推進酒店與民宿試點工作,實現住宿業“企升規”和稅收規范監管,全州現有酒店和民宿8952家、房間11.85萬間、床位18.21萬張,其中民宿6067戶,接近全國總量的5%。推進中國最美鄉愁旅游帶建設,古生村“活化鄉愁”、阿尼麼村“文藝賦能”、沙溪鎮“景村共富”等農文旅休閑產品爆款出彩。
今年1至5月,全州共接待鄉村旅游游客1516萬人次,實現鄉村旅游綜合收入176億元。
文旅名片從“好風景”蝶變為“慢生活”
圍繞“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主題,大理州發揮擁有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創新大理文化的活化利用、活態傳承,將文化優勢不斷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力。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帶博物館群落建設,建成80余家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極具特色的各類博物館。舉辦首屆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瀾湄合作大理愛情馬拉鬆等高水平文化藝術活動、體育賽事110多場,通過文化活動賦能提升游客對大理的融入感,塑造“大理美好生活季”等主流品牌和“在大理愛上生活”城市新名片,變“游在大理”為“留在大理”。
2023年,游客在大理平均停留天數3.29天,全州過夜游客達2862.6萬人次、過夜游收入達1079億元。
文旅市場從“一時紅”升級為“長久紅”
大理州深挖互聯網多元傳播渠道,打造微信、抖音、小紅書等15個平台聯動宣推“大理文旅”的全媒體傳播矩陣。以營銷城市的理念做活文旅宣推,將大理文旅IP從“風花雪月”升級為“在大理愛上生活”、從“去有風的地方”轉型為“中國最佳愛情表白地”。“在大理愛上生活”全網話題閱讀量超110億次,“去有風的地方”播放量超過222億次,覆蓋6個語種225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發放文旅消費券,推出“江山宏大”景區優免、“航空+旅游”優惠、中高考生專屬福利等文旅促銷活動,開展“一月一縣市·全域看大理”“百種大理新玩法”等宣傳活動,實現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強化與主流媒體、主流平台的合作,邀請網紅主播開展景區直播,推出愛在大理音樂節、小紅書慢人節等活動,用年輕態、創新型視角營銷推廣大理,打造多個現象級爆款,“有一種生活叫大理”榮獲抖音熱門挑戰賽第二名。大理文旅自2022年至今保持“雲南文旅抖音官方號傳播力排行榜”第一、全國前列。
文旅口碑從“抓整治”革新為“優服務”
大理州出台最嚴旅游整治十條新規,發布文旅“紅黑榜”,深入開展“百日行動”,鐵腕整治旅游市場,停車住宿逢假必漲、價格欺詐等突出問題得到全面遏制。推出景區永久免費模式,在全州倡導“大理是個大景區,人人都是導游,個個都要微笑服務”的理念,最大限度滿足游客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服務需求。節假日期間,設置40多個文旅志願服務點,推出旅游咨詢、應急救助等26個志願服務項目,打造“十分鐘文旅志願服務圈”。構建“接訴立即辦、辦結不過夜、處置在州內”的旅游投訴處理機制。強化輿情聯動快處機制,做到第一時間響應、12小時內妥善處置。
2022年至今,全州未發生重大涉旅輿情投訴事件,旅游投訴受理率、處置率均達100%。(秦蒙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