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

通報表揚今年入汛以來洪澇地質災害轉移避險典型案例

2024年07月04日08:2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今年入汛以來,雲南省防汛形勢嚴峻,經歷多輪強降雨,降雨疊加區域洪澇地質災害風險突出。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全面落實防汛救災主體責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嚴格執行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採取有力有效措施,組織群眾轉移避險,工作中涌現出一批成效突出的典型案例。7月3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知,對怒江州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山洪災害轉移避險等4個典型案例予以通報表揚。

通知指出,當前雲南省正值主汛期,極端天氣和暴雨頻繁,防汛救災工作須臾不可放鬆。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汛抗旱、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防汛救災工作安排,學習借鑒典型案例成功經驗,推動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落實落細,有效防范應對強降雨引發的洪澇地質災害,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通知要求,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要認真總結提煉防汛救災工作中的有效舉措和鮮活經驗,形成可復制、可參考、可借鑒的案例。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要及時梳理各地區防范應對典型案例,分批通報表揚,強化典型引路,不斷提升全省防汛救災工作能力和水平。

今年入汛以來洪澇地質災害轉移避險典型案例

加密巡查早發現

鎮村聯動早處置

——怒江州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山洪災害轉移避險案例

2024年6月12日0時30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大練地村遭遇短時強降雨,河水暴漲、山洪暴發。瀘水市嚴格落實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加強值班值守、巡查排查,及時將危險區域77戶245名群眾成功轉移至村委會避災點,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預警叫應。6月11日21時至23時,瀘水市氣象台連續發布雷電橙色預警,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立即“叫應”“叫醒”六庫街道、大練地街道等重點防范區域,加強防范應對。

二、加密巡查排查。6月12日2時35分,大練地街道大練地村委會蠻蚌組監測員歐新忠巡查排查時,發現河水上漲並開始漫出河道,立即電話通知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員擁下益。

三、果斷轉移避險。6月12日2時45分,擁下益到達現場開展先期處置,拉設警戒線,立即向大練地街道報告情況,大練地街道辦事處分管同志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人員將河道沿岸及下游受威脅的77戶245名群眾轉移至村委會避災點,並對受災嚴重路段橋梁進行封鎖警戒。

基礎工作扎實,臨災不猶豫

不打折,應轉盡轉

——昭通市彝良縣洪澇災害轉移避險案例

2024年5月25日夜間至26日凌晨,昭通市彝良縣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鄉鎮發生洪澇災害。彝良縣嚴格落實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收到6小時、2小時強降雨預報信息后,第一時間組織危險區域1269戶3323名群眾轉移避險,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強化備汛保障。縣財政下撥每個鄉鎮(街道)各10萬元經費,專項用於群眾轉移安置保障。各鄉鎮(街道)扎實做好備汛工作,結合實際設置水位安全線、劃定危險區,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對受威脅群眾建立台賬,通過開展入戶宣傳和模擬演練,提高群眾避險意識和自救能力。

二、強化責任落實。強降雨來臨前,縣政府提前調度部署防范應對工作,及時派出11個工作組43人下沉到8個重點防御鄉鎮和3個重點防御村督促指導工作,縣委、縣政府督查室同步跟進,隨機對其余8個鄉鎮(街道)防范應對工作開展抽查,確保縣、鄉、村三級防汛責任全覆蓋全落實。

三、強化機制運行。5月25日至26日強降雨期間,縣政府辦公室及防汛重點部門組成工作專班進駐縣應急指揮中心,滾動調度、動態抽查鄉鎮(街道)各類防汛責任人員。縣、鄉、村各級干部2271人下沉一線,“一長四員”(村民小組長、防汛應急員、洪災預警員、地災監測員、地震響應員)和轉移避險網格員開展臨災叫應和巡查值守,在氣象部門發出預警信息的第一時間,安全有序轉移受威脅的1269戶3323名群眾。

深夜叫醒、全員行動

果斷處置

——紅河州屏邊縣洪澇災害轉移避險案例

2024年6月4日20時至5日8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苗族自治縣白河鎮、白雲鄉出現局地特大暴雨,引發山洪、山體垮塌等災害。屏邊縣嚴格落實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強化巡查排查,提前組織危險區域45戶146名群眾成功轉移避險,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夜間叫應及時到位。強降雨期間,氣象、水文、自然資源等部門密切監測,發布暴雨橙色預警、暴雨紅色預警各2次,“1262”精細化預報9期。6月4日23時55分、6月5日0時30分,縣氣象分平台通過農村應急廣播對白河鎮滾動播報預警信息,把睡著的群眾叫醒,提醒群眾做好防災避險准備。

二、巡查排查認真細致。收到暴雨預警后,村組干部、駐村工作隊員等認真巡查道路、村寨周邊、房屋受災風險,排查沿河窪地、易澇路段、山洪沖溝等重點部位,及時疏通交通要道4處,分流山洪積水8處,對無法即時處置的危險點,進行封鎖警戒。

三、避險轉移堅決果斷。6月5日1時左右,雨勢增強、風險加劇,麻布沖村村小組長、災害監測員項玉華帶領村小組12名網格員,通過大喇叭喊話、敲鑼打鼓等方式,果斷將受威脅的45戶146名群眾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集中安置。

精准研判風險

統籌抓好應對

——曲靖市富源縣洪澇災害轉移避險案例

2024年6月21日至23日,曲靖市富源縣遭遇強降雨過程,強降雨落區高度重疊,響水河水庫下游河道壅水,形成滯洪區,周邊道路及鄰近住宅小區嚴重積水。富源縣嚴格落實防汛“1262”預警叫應機制,精准研判風險,迅速撤離危險區域101名群眾,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

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統籌專業力量,會商研判准。強降雨來臨前,氣象部門發布“1262”精細化預報8期,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不間斷組織水務、氣象、應急等部門開展聯合會商。強降雨期間,響水河水庫下泄流量超出河道行洪能力,河道漂浮物致益寧監獄閘口處阻塞壅高水位,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及時研判,果斷決定關閉響水河水庫溢洪道閘口,迅速組織人員轉移避險。

二、統籌應急力量,搶險救援快。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第一時間組織相關部門趕赴現場處置,統籌各類專業和民間救援力量開展救援轉移,將受威脅的101名群眾轉移至安全地帶。

三、統籌保障力量,群眾安置穩。從應急、公安、衛生健康等部門抽調專人組建保障工作組,持續做好轉移安置群眾飲食、用水、用電、醫療等基本生活保障和人員安全管理。洪澇退去后,及時組織消殺、隱患排查、安全評估,確保轉移群眾安全返家。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