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用“數治”為調研“減負增效”
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問民所需,為重要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何讓調查研究不加重基層負擔,真正發揮實效,從而讓廣大基層黨員干部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擔作為、干事業?
今年以來,雲南省委省直機關工委通過“數字賦能”,優化完善上線“省級部門調研報備電子管理平台”,對省直93個單位班子成員及內設處室下基層調研進行科學統籌和規范,從源頭為“腳尖上的形式主義”踩剎車。
雲南省政府辦公廳“省級部門調研報備電子管理平台”填報指導培訓會議現場。人民網 曾智慧攝
通過讓調研活動從“事后填報”變為“事前報備”,“省級部門調研報備電子管理平台”能精准統計雲南省直有關單位每月調研人員、內容、日程、目的地等信息,形成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調研“熱力圖”、時間表,幫助各單位、各處室合理統籌安排調研頻次、路線等。
“以前各單位、各處室之間調研信息不互通,現在有了這個平台,能從技術、數字層面破除信息屏障,提高調研質量和效果。”5月28日,在雲南省政府辦公廳召開的“省級部門調研報備電子管理平台”填報指導培訓會上,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處工作人員楊洋在聆聽完培訓后表示。
“數治”讓信息“上雲”,讓領導調研實現合理統籌,這聽起來是一件好事,但具體如何實現?會不會成為新型形式主義,讓“數字賦能”成為“數字負擔”?
打開“調研報備電子管理平台”,輸入帶隊領導、參與調研的處室人員、調研的區域、時間等,不到三分鐘,雲南省商務廳機關黨委(人事處)四級調研員劉勇就填寫好了一份赴磨憨口岸開展調研的備案登記。在信息錄入的過程中,劉勇通過系統后台的研判,可以清晰地知道此次調研是否存在扎堆、多頭和重復的情況。
“如果調研單位、目的地等出現重復時,系統會出現預警提醒,提示我們調整安排,或者與其它單位、處室合並開展調研。”劉勇說。
平台同時對一個月之內同一地區被調研的次數作出了規定,如當月該地區被調研次數超出了規定范圍,平台將作出“黃色預警”甚至“紅色預警”。此外,針對“同城機關單位相互交流是否算扎堆調研”“到本單位下屬單位檢查列入調研嗎”等50多種問題,平台也會予以區分解決。
“平台的研發不是為了給大家‘找麻煩’,而是把不必要的、重復的調研合並,從根源上防止扎堆調研、多頭調研、重復調研,為基層減負。”雲南省委省直機關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自5月23日“省級部門調研報備電子管理平台”正式開通后,已督促提醒16個省直單位19名班子成員調整6個扎堆調研地點,調研報備結果也將納入各單位的年度考核。
為基層減負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久久為功。據悉,下一步,雲南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將從嚴格調研報備、加強科學統籌、嚴守紀律規定、加大督察力度等5個方面規范各省級部門下基層調研,讓領導干部真正扑下身子、直插一線、攻堅破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