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高校大力發展高腳競速項目

以竹為馬 躍躍爭先(聚焦傳統體育)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4年05月30日08: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立竿、上腳、起跑,一眨眼的工夫,人便沖到了七八米外。僅靠兩根細竹,大多數人站都站不住,雲南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腳競速隊隊員古今文卻能健步如飛。

剛上大學,高腳競速隊招新時,苗族小伙古今文就搶著報了名。他回憶,小時候,跟著叔叔踩過類似的竹竿,當時就覺得很有挑戰性,驚險難忘。

高腳競速,原名“高腳馬”“騎竹馬”,源於苗族、土家族等群眾涉水過河、打撈魚蝦時的工具,后來逐漸發展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因兼具觀賞性與體育鍛煉功能,2003年,這項運動在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首次被列為競賽項目,並定名為“高腳競速”。

“剛練兩天,手就破皮長泡﹔再兩天,腳也疼得走不了路。”古今文說。他很有天賦,入隊不到半年就收獲了獎牌。“剛開始報名參加高腳競速隊的人很多,但項目難度高、訓練強度大,陸陸續續退出的人不少。最終堅持下來的,都發現了項目的獨特樂趣。”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和永杰說。

高腳競速使用的器材,是一對高腳竿,為竹、木或硬質材料制成,離地30至40厘米處加制腳鐙。運動員踏鐙而上,借竿而行,對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性都有很高的要求。

和永杰介紹,校隊每周上3次訓練課,一次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大型比賽前還會集訓兩個月左右。

“會跑先學摔”。對初學者來說,學會正確地摔倒、克服恐懼是練習高腳競速的第一步。兩人一組,互相攙扶﹔靠牆站立,找到平衡﹔鞋尖要小,摔下來才不易崴腳﹔要是摔了,就推杆向前,防止受傷……和永杰一一介紹訓練要領。高腳競速的比賽場地是標准田徑場,但隊伍剛開始訓練時一般選在相對防滑的沙地或者塑膠顆粒場地,真摔了隊員也不容易受傷。

先“上馬”,再“走馬”,最后才能“跑馬”。和永杰說:“通過長時間反復訓練,運動員形成肌肉記憶,比賽時才能實現‘人馬合一’。”

把高腳竿練成自己的“腿”,實現完美協同,並不容易。高腳競速需要順步跑,並在前進與后撤中不斷調整重心,同步發力。為了增強訓練趣味性,和永杰設計了多項輔助性訓練,如踩高腳竿踢足球、上下樓……豐富的訓練形式調動起隊員的積極性。

2022年,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獲批建設雲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高腳競速),構建“教、學、練、賽、研”一體的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傳承體系。板鞋競速、民族打跳、舞龍舞獅、東巴刀舞……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項目在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落地生根,斬獲40余個獎項。“從第九屆到第十二屆雲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我們屆屆不落,參賽項目越來越多,並在第十一屆比賽中奪得高腳競速男子60米項目的冠軍。”和永杰說。

“出了校園,不少隊員繼續從事高腳競速項目相關工作,有的還成為教練員。”和永杰說,從教10余年,他見証了高腳競速項目的發展。隨著更多創新性舉措落地,傳統體育與時俱進,更加容光煥發。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30日 第 14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