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陸良:“望天田”的“致富密碼”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積極開展國家農業節水行動,大力加快高效節水設施建設,持續擴大節水農業技術的應用面積,讓“望天田”變成“致富田”,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彩。
在陸良縣普樂村,今年新引進的制種玉米長勢正旺,絲毫不受前期旱情的影響。老鄉顧路生高興地說:“全靠高效節水設施的建設,不然制種玉米根本種不下去。”
高效節水設施是陸良縣普樂村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重要內容之一,項目總投資940余萬元,於2022年動工建設,將南盤江水由泵站提水,再通過管道輸送到田間地頭。項目於2023年5月完工,並在今年抗旱保春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今年,老鄉們新引進種植制種玉米,顧路生種植了20余畝,接到田間地頭的管網使得每畝能節約6個以上的勞動力。
顧路生打開水管澆灌制種玉米。
項目建成后,普樂村依托村級平台公司管理服務,建立了村級平台公司參與機制、水價形成機制、田間工程管護機制,分清群眾和公司各自權責,精准測算用水成本,明確管護人員,促使群眾按需用水、計量用水,農業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了0.9,切實保障區域內農業用水需求。
陸良縣小百戶鎮普樂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顧崗明介紹:“高效節水設施覆蓋了6300多畝土地,我們分為8個片區供水管理,由村小組負責各自區域的日常維護、計量、收費,每方水按照一塊五,按計量收費,相較於拉水種地每方能節約12元左右,到目前為止已經供水7萬多方,徹底改變了當地農業生產靠天下雨、車拉馬馱的現狀。”
匍匐縱橫的管網打通了普樂村農業發展的“經脈”,從根本上解決山區農業發展用水難題,復種指數從1.0提高到2.3,進一步夯實農田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基礎。如今,普樂村順勢而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路子。
“今年我們村小春洋芋種植面積增加了400多畝,平均畝產增產近1.5噸,今年還引進玉米制種2000多畝,小米椒500多畝,產業發展更加多元化,而且過去“靠天吃飯”一年隻能種一季,現在一年能種2到3季,每年能為群眾增收1000多萬。”陸良縣小百戶鎮普樂村黨總支書記、主任顧崗明說道。
近年來,陸良縣以水興農、以水惠民,先后建成高效節水設施27萬畝,因地制宜創新建管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水利設施建設成本大、管護難的問題,為鄉村振興奠定扎實的水利基礎。(桑俊燕、鄧賽 文/圖)
來源:陸良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