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老又潮”,一曲女子英歌燃動灣區

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上,西門女子英歌隊在表演。主辦方供圖
【看點】
5月24日,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人頭攢動,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熱鬧非凡。海南黎族織錦、甘肅臨夏泥塑人偶、天津麻花……各式非遺項目與文創產品琳琅滿目,引得人們拍手稱贊。
忽然,潮汕場館方向一陣喧鬧。一眾衣著鮮亮的舞者分列紅綠兩隊,踏著鑼鼓節奏魚貫入場。整齊而富有氣勢的口號、奔放又帥氣的舞姿,配合舞槌擊打的清脆節奏,英歌隊甫一亮相,便成為會場矚目的焦點。
“這是網上人氣火爆的西門女子英歌隊,我在手機上經常看到她們的表演。”人群中有人說出了她們的名字。
一提起英歌舞,潮汕人就有言說不盡的故事。這是一種糅合南派武術和地方戲劇為一體的民間舞蹈藝術。表演者舞動雙槌,輾轉騰挪間,盡顯武術招式的氣魄與壯美。因其表演形式富有氣勢,英歌舞也有著“中華戰舞”之稱。在潮汕人的記憶中,每逢重要節日,都會舉行英歌舞表演,烘托熱烈喜慶的氛圍。
不同於取材梁山好漢的男子英歌舞,女子英歌舞主要脫胎於花木蘭代父從軍、穆桂英挂帥等傳統民間故事。“最初決定辦起隊伍,是出於責任心,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要在我們手上傳承下去。”西門女子英歌隊教練陳坍鵬感慨地說。
陳坍鵬的祖父是一位專業的英歌隊員。在老人的影響下耳濡目染,陳坍鵬自幼深深地愛上了英歌舞。2011年,陳坍鵬出任西門女子英歌隊教練。隊員們的職業各不相同,有的還是學生,大家都出於對英歌舞共同的熱愛,利用業余、課余時間參與訓練。如今,西門女子英歌隊已有100多名隊員。
近些年,在網絡的助推下,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英歌舞、喜愛英歌舞。粵港澳三地的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雖然各具特色,但彼此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隨著大灣區融合發展,陳坍鵬與他的隊員們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伴隨著人文灣區的建設,西門女子英歌隊已成為大灣區一張亮麗的名片。
“不僅是此次文博會,我們也參加了不久前的廣交會。”陳坍鵬說,“現在國家對文化事業越來越重視,英歌舞展現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們更要練好英歌舞。”
英歌舞柔中帶剛,一招一式間,都是千百年來傳統武術與戲劇的精華所在。“英歌舞從生活而來,我也希望它能回到人們的生活中去。”陳坍鵬告訴記者,“英歌隊參與了幾次進校園活動,許多學生對這種富有動感的舞蹈很有興趣,饒有興致地了解英歌舞衣著、裝扮背后的故事。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英歌舞,愛上英歌舞。”
而今,英歌舞不僅在國內火爆出圈,在國外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大灣區是一方很好的國際化舞台,我們已經准備好,與更多海外的朋友一起分享英歌舞,講好中國故事。”陳坍鵬說。 (本報記者 范天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