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好的演奏必須“言之有物”(藝海觀瀾)

陳 薩
2024年05月17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好的演奏必須“言之有物”(藝海觀瀾)

  演奏者和現場觀眾通過音樂的流動而對話,在不同的旋律中感受相同的情感起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青春是一段充滿激情與夢想的時光。作為青年鋼琴演奏者,我知道自己肩負著弘揚音樂文化的使命,同時也面臨技藝提升、藝術創新的挑戰。鋼琴演奏需要長期磨礪積澱,隻有不斷練習,才能在某一時刻,由量變轉為質變。沒有足夠的技術,無法充分表達作品的情感,也無法激蕩出新的演繹可能。

  有人說,鋼琴演奏是孤獨的,常常是獨自坐在聚光燈下。但我完全不覺得孤寂,反而處於一種非常充盈的狀態。演奏者和現場觀眾通過音樂的流動而對話,在不同的旋律中感受相同的情感起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演奏靠什麼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首先是恰到好處地表現作品的思想與內涵。古典音樂細膩醇厚的聽覺質感、精美絕倫的展開結構、無限縱深的情感空間,都是經過時間淘洗保留下來的人類智慧,散發著永恆的魅力。第二步,可以考慮個人化處理,強化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好的演奏必須“言之有物”,當內容、情感和邏輯都達到具有說服力的程度,演奏自然就會有吸引力。

  在繁忙的演出和練琴之余,我喜歡花些時間閱讀曲譜,去探索不同作品的精神特質。有時候,一部作品演奏次數多了,感覺太過熟悉,我就會隔上一段時間再拿出樂譜閱讀。這時,譜子上一些很小的標記,都能喚起不同的感受,這些感受恰恰能幫助我將樂曲演出新意。我幾乎每年都會推出一套全新的現場作品,而且以套曲居多,這對演奏者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幾年前,我為自己的巡演選擇了德彪西前奏曲全集。相對來講,德彪西作品的音量幅度不大,可能不太符合觀眾對音樂廳演奏的預期,因而我用極致的方法予以表現,這樣可以讓觀眾更好理解套曲的內涵意蘊。2022年的巡演,我選擇了斯克裡亞賓。我原本有一些擔心,因為斯克裡亞賓的風格非常強烈,質感復雜,詮釋難度極高,尤其是現場的演奏,需要考慮不同音樂廳的混響效果。然而,這些挑戰對我來說同時也是極大的動力和吸引力。

  今天,從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到樂團,中國的音樂作品和音樂人活躍在國際舞台,這促使我思考怎樣用古典音樂語言表現中華文化,怎樣將中華文化意蘊融入我的演奏中。幾年前,我演奏了一部代表中國風格的鋼琴協奏曲《新起板》。這部作品可以稱之為“用方言譜寫的鋼琴協奏曲”,有很多民族音樂的成分,比如豫劇、山西民歌等。其中有一個樂章,既要求鋼琴和樂團默契合作,演奏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有非常自然的現場互動,甚至讓觀眾產生即興演奏的感覺,反響很好。

  有人認為,中國原創鋼琴曲缺少像《黃河》這樣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作品。其實,不是我們的好作品數量不夠,而是挖掘、展示得不夠。我曾在國家大劇院演奏過杜鳴心的《第一鋼琴協奏曲——春之採》。這部協奏曲1988年由匈牙利鋼琴家在香港首演,后來獲得第八屆全國交響樂比賽首獎。作品運用現代民族和聲創作,四音音列成為貫穿全曲的重要紐帶,產生極富個性和色彩的主題音樂。這種不同於中國傳統五音的創作手法是我國民族音樂的一次有益突破。這部作品雖然不像《黃河》那樣具有歷史的縱深感和時代性,但它講述了人與人之間最動人的情感,以浪漫、舒緩的旋律打動聽眾的心。我尤其喜歡許多音樂作品的慢板樂章,因為它會展現出一個作曲家向內延伸的部分。這首協奏曲的第二樂章就是如此,像小雨落在山裡的回響,有一種東方氣質的意境之美。

  近年來,我也致力於中國藝術歌曲的巡演和推廣,並樂在其中。中國藝術歌曲是一種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藝術魅力的音樂形式,吸收了西方古典音樂的技巧,又保留了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中國藝術歌曲的藝術品質正在提升,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力。通過巡演,一些不為人知的優美作品被展示,可以更大范圍地改變人們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印象和認識,建立更清晰的審美標准,進一步豐富歌曲曲目庫和聲樂比賽的曲目庫,這也是中國藝術歌曲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礎。

  經常有人問我,古典音樂是不是門檻很高?我回答,既是也不是。說“是”,因為古典音樂包羅萬象,隻有了解作曲家、曲目的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思想﹔說“不是”,因為欣賞古典音樂沒有限制,也不會有預設,可以把它當作一個老朋友,時常見見面,聊聊天,成為日常生活中如影隨形的陪伴,自然就會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愉悅。(作者為青年鋼琴演奏家)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